盛夏时节,皖南山区万物葱茏。当夜幕降临池州市青阳县杜村乡长垅村时,30盏崭新的太阳能路灯点亮了青山绿水间的村道,6公里沥青路面如玉带般穿梭在生态茶园与黄精种植基地之间,勾勒出一幅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这幅画卷的背后,是池州市烟草专卖局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与村民共同奋斗的成果,他们以务实举措助力乡村发展,用真情实意服务百姓民生,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赞歌。
(图片为杜村乡长垅村长垅水库风光)
点亮乡村路,温暖百姓心
昔日的长垅村,基础设施薄弱制约发展。“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是村民出行的真实写照。2025年,随着道路硬化与路灯亮化项目的落地,这个偏远山村迎来了发展转机。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帮扶工作队创新工作方法,将审计监督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
(图片为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在清理路障)
“我们重点关注项目规划、招标程序和资金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工作队队员介绍道。通过科学把关,他们发现路灯采购参数存在优化空间,及时提出建议,最终为村里节省了1.2万元资金,相当于多安装了3盏路灯。
如今,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准时点亮山村的夜空,温暖的灯光下,是帮扶工作队与村民共同绘就的幸福图景。
产业促振兴,铺就致富路
基础设施改善后,帮扶工作队将重心转向产业振兴。在九之林黄精种植基地,他们深入调研“334”合作模式,通过走访种植户、核查收购记录,确保村民收益按时足额到账。同时,工作队还引入专业审计方法,帮助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针对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工作队精准施策。通过分析经营数据,建议引入智慧票务系统,实现“一票一码”全程可追溯,年增收节支5万元。如今的黄精种植基地里,村民们正忙着采收,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培育新农人,激发内动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工作队创新培训方式,为村“两委”开设“振兴讲堂”,将政策理论转化为生动案例;为村民代表讲解惠民政策;为产业大户传授经营管理技巧。
工作队特别注重培养村里的监督力量,建立起“村务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的监督网络。如今的长垅村,大事小情都要经过民主决策,村民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现在村里办事更规范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民们笑着说道。
(图片为杜村乡长垅村新铺设的乡村公路)
从基础设施到产业发展,从环境整治到治理升级,池州烟草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持续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洪汛 田帆 严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