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博“带货”见证黄金通道,中老铁路奏响发展三重奏

南博“带货”见证黄金通道,中老铁路奏响发展三重奏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6-24 16:3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就在23日,第九届中国-南亚博览会在昆明如火如荼地举行。在博览会上,琳琅满目的老挝商品被抢购一空:老挝客商看到了中国消费者的热情,以及中国市场存在的巨大潜力。而这一切,离不开北起中国昆明、南抵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这条运营3年多的铁路跨境货物运输已超1300万吨,种类已达3000余种,已成为两国经济往来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

钢铁动脉澎湃经济走廊,带动繁荣新引擎。“一轨连山海,天堑化通途。”中老铁路以惊人的87%桥隧比,凿穿了横亘在老挝发展的山水壁垒,彻底改写了区域经济地理。它将老挝从“陆锁国”一举推向“陆联国”的新舞台,其带动效应如涟漪般扩散。老挝清晨采摘的时令水果,搭乘冷链专列,次日便新鲜亮相中国超市;中国的高效农机、电子元件疾驰南下,迅速转化为老挝产业升级的新动能。车轮滚滚,带动的是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速运转,激活的是沿线沉睡的资源与潜力,老挝的经济脉搏因中老铁路而强劲搏动,区域发展格局为之焕然一新。

创新规则架设合作桥梁,带动互认新标杆。这条跨国铁路的畅行,远不止于钢轨的物理连接,更深层次的是规则与标准的破冰与融合。“澜湄快线”化身“钢铁快递”,以中国速度的精准高效,树立了区域物流时效的新标杆;中老海关“铁路快通”模式,将通关时间压缩至以小时计,推动了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飞跃;“一单制”信用证贯通金融血脉,简化了跨境结算流程,增强了规则互信。中老铁路的成功,正积极带动着中国—东盟乃至更广泛区域在贸易、物流、通关等领域的规则协同与互认,为构建一带一路经济发展共同体提供了更好的支撑。

生态合作深化,带动绿色发展新范式。中老铁路的建设与运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开创了大型跨国基础设施项目与生态环保深度融合的新范式。面对沿线复杂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国铁路在建设中贯彻生态优先原则:采用长隧道、高桥梁方案最大限度减少对热带雨林和野生动物栖息地的切割;在铁路沿线大规模实施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工程,有效补偿生态足迹。这条“绿色铁路”的实践,不仅守护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生态宝藏,更带动了区域绿色发展理念的升级与环保技术的共享,为共建“绿色丝绸之路”树立了标杆。

中老铁路,这条承载着发展希望、合作智慧与人民情谊的“黄金通道”,正以其强大的“带动效应”——带动经济腾飞、带动规则互认、带动生态发展——在区域发展的画卷上挥洒下浓墨重彩的篇章。(陈海祥)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