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专家赴乌江流域规划考察调研 赋能乌江创建“世界旅游目的地”

文旅专家赴乌江流域规划考察调研 赋能乌江创建“世界旅游目的地”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6-23 16: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各区域联动,乌江力争创建“世界旅游目的地”。6月20日,由该项目总策划陈永康领队,北京世纪千府国际文旅分院长吴宝昌、深圳文旅规划师王庆勋、北京艺加国际副总经理张廷书、北京艺术家北水等专家,组队深入乌江流域考察,各地区文旅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本地青年企业家刘江、胡湘贵等全程陪同考察调研。

(乌江景观)

乌江,是贵州“母亲河”,更是贵州文旅发展的“大动脉”。保护并发展好乌江,是贵州生态产业、文旅产业、康养产业、农业产业、新农村振兴、乌江流域经济升级的重要举措。创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实现乌江沿线跨区县的“串联”与“融合”,共生与共赢。“整体开发、一体经营”,是乌江发展的“新动能”。通过举办,建立贵州“国际大乌江”IP,建立乌江生态品牌,积极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山乡的发展与巨变。县域经济是贵州“十五五”发展重点,以乌江带为全域,以“世界旅游目的地”为核心抓手,共享生态资源、深度利用优质资源带动农村一体化整体化产业升级,文旅产融合支撑乡村振兴,实现区域经济整体繁荣。

(规划小组调研组现场)

总策划陈永康表示:乌江作为贵州省的西部、中部和东北部生态纽带,对串联各地文旅形成“大乌江旅游带”至关重要。各区域联合发展,融合共生,是乌江生态产业、文旅产业、乡村振兴发展与升级的重点战略。特别是通过建设“乌江流域带”,整合乌江优质资源、形成完整文旅产业闭环;通过深度挖掘屯堡文化、民族文化,举办国际艺术文化交流,乌江文旅大会,力争创建“世界旅游目的地”,打造国际化“大乌江”IP;率先推进“低空飞行”等“新质文旅”产业,深耕山水生态疗愈、夜郎文化探秘、民族风情体验、国际艺术驻留等差异化“旅居生活模式”,成为乌江流域、长江流域城市群的“后花园”、“心身灵”疗养圣地,让乌江这条“潜龙”,在大文旅时代腾飞跨越。

(调研组现场:总策划陈永康)

陈永康表示:激活乌江潜力,追溯乌江文脉,挖掘乌江文化,是乌江文旅获得“文化赋能”、艺术赋能的前提,乌江不仅有千里自然生态,更有千年悠久文明,还有万里“茶马古道”古盐道以及百座古渡码头等历史古迹。特别是“海龙屯”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等优质资源,如此丰富的旅游生态和人文内涵,将成为乌江文旅发展的“源动力”。生态乌江,融合文化、艺术与科技,必将实现乌江全域文旅升级。

(调研组现场:文旅规划专家吴宝昌)

文旅规划专家吴宝昌表示:助力乌江文旅产业提质增效、品牌走向世界,是乌江创建“世界旅游目的地”的目标与意义。乌江流域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要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走现代文旅智慧旅游道路,打造新业态,建设世界级文化旅居、生态康养等深度旅游目的地。

(调研组现场:海龙屯土司城)

贵州不仅生态资源丰富,山水景观壮丽,还拥有多元的民族文化和屯堡文化;其中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的海龙屯是一处宋明时期的“土司”城堡遗址,与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共称为“‌中国三大土司遗址”。这三处遗址于201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元明清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与文化特色。在地文化的独特性、稀缺性,是构成“世界旅游目的地”的重要元素。

海龙屯遗址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屯上建有九关,屯前六关: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飞龙关、朝天关、飞凤关;屯后三关:万安关、二道关、头道关等历史遗迹。

(调研组现场:海龙屯)

贵州“乌江世界旅游目的地”的创建,不仅为贵州旅游开辟了新的产业版图,更为“多彩贵州”品牌提升了更高美誉度和国际影响力,为推动多彩贵州“四大文化工程”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贵州乌江将整合沿线优质文旅资源,建设系列“码头小镇”,串联乌江秘境村落,大力发展避暑旅居、森林旅居、滨水旅居等业态,建成乌江独具特色的“世界旅游目的地”,以“生态+文化+艺术”的“融产业”模式,赋能文旅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