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6月18日,一年一度的“发现最美铁路”活动在沪宁沿江高铁西端起点的南京南站正式启动。历经十年耕耘,该活动已经深深扎根在热爱铁路的网民心中,在他们的探索下,不断挖掘出中国铁路融入社会服务、赋能区域发展的铁路印象,将科技与人文结合推出一系列鲜活生动、富有时代气息的融媒体网宣产品。最美铁路在他们的探索下熠熠生辉。
区域合丝,发展一体化的时代共织图。279公里轨线串起八座城驿,350公里的时速将千年水乡折叠成瞬息可达的邻窗风景。这些场景在沪宁沿江高铁线路上得以实现离不开铁路技术的革新突破,将里程与速度共同纳入长三角的发展版图。当太仓从终点站蜕变为十字枢纽,当昆山乡镇企业借海铁联运直抵洋山港,这条钢轨正将长三角缝合成浑然天衣。针脚处跃动着24城协同发展的脉搏,人才、资本、技术在此高频淬炼,这条通勤金线使长三角真正熔铸为一日创新熔炉。
十年织锦,最美铁路的品牌年轮。在南京南站“158”雷锋服务站里,热心职工已经服务残障旅客数十年;在风景秀丽的句容茅山,崭新的句容高铁站将为旅客带来更优质的体验。这些光影碎片,拼成“发现最美铁路”十年耕耘的立体年鉴。从绿皮车慢时光到复兴号加速度,从单点探访到四省联动的融媒盛宴,这个生长于钢轨上的IP,早已超越运输工具展示,进化为丈量时代精神的标尺。其间的品牌力量,十年间藏在车站服务人员的热心服务里,也藏在句容茅山旅途下的第一程。
重构文化地理,钢铁动脉缝合千年文脉。在暮色中的太仓沙溪古镇,老船工摇橹划过沪苏湖高铁桥影。桥上是载着皖南茶青的冷链专列驶向外滩,桥下是研学少年拓印明清碑刻。这“垂直江南”的奇观,恰是沪宁沿江高铁最动人的创造,正是这般"速度与诗意共生"的江南新景——它让水墨长卷流动起来,使千年文脉在350公里的时速中,迸发出新时代的璀璨光华。
钢轨作弦桥为柱,一曲江南新广陵。当列车再次启程,在最美铁路这个伟大的作品里,绣制的不仅是四省通衢的交通帛卷,更是一部关于时空压缩、文脉接续、区域共生的立体史诗。(谢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