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观音山打造岭南旅游名片的蓝图与困境 看地方文旅如何逆袭

从观音山打造岭南旅游名片的蓝图与困境 看地方文旅如何逆袭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6-05 15: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南粤大地的绿水青山间,有一座由民营企业家黄淦波持续了26年建设守护的文化旅游胜地——观音山,历经岁月沉淀,穿越重重困难,实现从荒山到福山的逆袭,成为岭南文旅的崭新名片。

绿色使命 26年持续投入让荒山变福山

1999年,当广东民营企业家黄淦波决定接手这片荒山时,亲朋好友几乎一致反对。在“世界工厂”东莞,大家都在建工厂、做产品、搞贸易、开发房地产赚快钱,而投资公益性强的森林公园项目,不仅回报低且周期漫长,前景难测。

但黄淦波坚信自己的直觉:“东莞不缺工厂,最缺的是城市里日渐被钢筋水泥蚕食的绿地森林。

面对重重困难,观音山团队确立了“保护优先、适度开发、长久建设”的发展理念。他们根据不同区域地形、土壤条件,制定科学造林方案,因地制宜种植植被。

二十余年如一日,观音山累计投入12亿元建设资金,建成近40个主要景点,将昔日的荒山变成了森林覆盖率高达92%以上的生态绿洲。园内负氧离子含量最高处每立方厘米达11000多个,成为东莞不可或缺的“绿肺”。目前园区内拥有1000 多种植被,其中国家保护植物达 22 种 ,还栖息着 300 多种野生动物。

丰饶的物种背后,是多年来观音山工作人员像养育孩子般的悉心养护,公园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工作,加强松材线虫病等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对林区白蚁、葛藤等进行除治;聘请专业护林员分区看管,防护山体滑坡、雷电等安全隐患;分时节改良土质、改造绿植。利用现代科技,防火瞭望台与智能监测系统构成的严密“天网”,使得东莞观音山在过去26 年里未发生过重大森林火灾。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