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当以理想为帆、以奋斗为桨、以本领为舵,在时代的浪潮中书写无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立鸿鹄之志,筑牢信仰之基,以家国情怀照亮青春航向。“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理想信念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总开关”,更是行动的“原动力”。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新时代的复兴号巨轮,中国青年的理想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要主动对标先辈,如黄文秀扎根脱贫攻坚一线般践行赤子心,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纯粹,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宏图,在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国防建设等领域锚定人生坐标,让青春的脚步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频共振,在时代浪潮中找准航向。
砺奋斗之刃,淬炼钢铁意志,以攻坚克难锻造青春筋骨。“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奋斗从不是响亮的口号,而是在实验室里千百次的推倒重演,在生产线上精益求精地精密操作,在田间地头日复一日地深耕细作。在历史的书页上,中国航天青年在月背探测中突破技术封锁,90后工程师洪家光在叶片磨削领域打破国外垄断,他们用行动诠释“奋斗是青春最美丽的底色”。面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卡脖子”难题,青年要敢当“揭榜挂帅”的先锋,争做“逢山开路”的闯将,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接力奋斗,让青春在“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冲锋中绽放光芒。
铸栋梁之材,锻造硬核本领,以真才实学夯实青春底气。在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蓬勃发展的今天,知识“保质期”越来越短,本领“迭代率”越来越高,过硬本领才是青年担当作为的“硬通货”。青年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紧迫感,既要深耕专业领域,也要拓展跨界视野,在人工智能、生物医疗等前沿阵地开疆拓土,以“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执着打磨技艺,用“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拥抱变革,让能力素质跑在时代需求前面,在关键时刻扛得起重任、打得赢硬仗。
赴时代之约,深耕基层沃土,以躬身实践绽放青春光芒。“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基层是离泥土最近、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也是青年成长的“练兵场”。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创办“黑土麦田”助农致富,“最美基层毕业生”杨宁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让“青春的价值在泥土中扎根”。青年要主动到社会治理最前沿磨砺眼力,到科技攻关第一线提升脑力,在“耳听民声”中涵养情怀,在“脚沾泥土”中增长才干,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中国青年当以“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的使命担当跑好“历史接力棒”,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胸怀践行“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天地,以青春之光点亮民族复兴的璀璨星河。(玉溪市元江县洼垤乡纪委 董仕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