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造女儿国:福建文旅新地标如何用文化IP激活千年古村落生命力?

绣造女儿国:福建文旅新地标如何用文化IP激活千年古村落生命力?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5-12 17:3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福州闽侯徐家村的青山绿水间,一座占地13栋明清古建筑的"女儿国"正悄然重塑人们对文旅产业的想象。以"女性成长疗愈+沉浸式短剧+古村落活化"三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不仅成为福州影视产业新地标,更开创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深度融合的典范。

三位一体的文旅新范式

走进这座占地50亩的"女儿国",仿佛穿越进时空交错的沉浸剧场。六大沉浸式体验空间运用6E感官技术(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温感/思维引导),搭配AI面部识别技术定制专属Vlog,让游客在互动中完成从观看到参与的蜕变。将启动《女儿国系列》可以完成沉浸式的体验。

项目负责人陈祉陶介绍:"我们构建了'教育-疗愈-商业'闭环体系。"在教育端,50余位国学、心理学专家组成的智库提供身心平衡课程;疗愈端则通过非遗技艺与东方美学空间结合,打造"心动院子"文化沙龙矩阵;商业端依托数字化疗愈解决方案,形成会员制私域流量运营模式。

乡村振兴的破局样本

这个获得213栋明清古建筑完成数字化改造,将带动本地超100人就业,年客流突破20万人次。更值得关注的是其女性赋能战略——通过旗袍大赛、非遗刺绣等活动刷新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孵化女性创业项目20余个。

"这不是简单的旅游项目,而是中国女性的精神共同体。"陈祉陶的愿景正在落地:二期工程将建成沉浸式剧场集群与疗愈民宿,同步设立的创业基金将为女性创作者提供孵化支持。

十年磨一剑的文化突围

从2015年发起全球旗袍盛典,到2023年创下非遗刺绣吉尼斯纪录,陈祉陶用十年时间完成从文化推广者到文旅拓荒者的转型。其首创的"女性成长+文旅+科技"模型,被业界视为乡村振兴的破局样本。正如她在纳斯达克大屏展示的宣言:"我们重建的不是建筑,而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

与之呼应的雨花斋公益素食项目,累计供餐2万余人次,日均服务孤寡老人、环卫工人等群体100余人.让爱与慈善并行。

如今,这座镶嵌在古村落里的"女儿国",正重新定义文旅消费场景。当传统文化遇见现代科技,徐家村的蝶变仍在继续,正如墙面上那句标语:阴阳共生,家国同构。

【笔者观察】在这个流量为王的时代,"绣造女儿国"的成功或许能给文旅行业带来启示:真正的爆款IP,永远根植于对本土文化的敬畏与创新表达。当古厝的飞檐斗拱遇见AI技术,当非遗对话现代美学,沉睡的历史记忆便焕发出令人惊叹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