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全面提升社区精细化治理水平,娄葑街道星湾社区持续推进“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以“共享花圃3.0”项目为抓手,推动社区环境美化与治理效能双提升。“共享花圃”不仅成为社区生态微更新的亮点工程,更成为居民共治的实践平台,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功能升级,打造全龄友好场景
共享花圃3.0版本,不仅是空间的美化,更是功能的拓展。社区开展专业园艺师培训、增设“花圃议事角”“园艺微课堂”等平台,将单一的花卉种植升级为集法治宣传、科普教育、议事协商等于一体的综合载体,通过打造种子小屋、科普昆虫标本、开展花圃绘画装饰、举办社区花园主题市集等活动,塑造有颜有趣有温度的共享花圃。居民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打造“一楼一品”特色花园,让共享花圃成为小朋友没有围墙的自然教室、年轻人的放“青”松花园,也是中年人的“植”愈花园和老人的“长青茶厅”,共同建立一个可感知、得实惠的全龄友好幸福场景。
制度赋能,共护花圃长效活力
共享花圃的可持续运行离不开规范的制度保障与居民共治的良性互动。社区通过建立一支“花园护卫队”、制定一份“植”约绿皮书,共商制定《共享花圃文明公约》,明确花园养护责任和行为规范,并由“花园代理人”监督落实。这一公约不仅让花圃管理有章可循,更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自发形成“护花联盟”,从“随手摘花”到“主动养护”,让居民在参与中逐渐形成自律与互助的社区文化,实现了文明素养与治理效能的双提升,持续保障花圃环境以及居民和社区之间的长效互动,让共享理念生根发芽。
理念延伸,赋能共享多维实践
星湾社区的共享花圃实践,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改造,更让居民在一次次协商、种植、管理中潜移默化理解“共享”背后的责任与担当,具象化体悟共享共治的协商理念。在此基础上,社区也着力打造"共享+"生态体系,多维延伸“共享+”理念,以共享花圃为原点,通过资源整合与场景再造,进一步延伸共享服务“触角”,催生更多共享形式和共享场景,以拓展共享轮椅、共享坐垫、共享自习室等“新共享”模式,构建多层次、精准化的社区共享服务网络,让共享成果惠及更多居民。
星湾社区“共享花圃3.0”实践,以花为媒、以圃为桥,从花圃“小切口”拓展社区治理新内容,从空间美化到功能升级,从制度创新到服务延伸,使“共享”从理念转化为居民可感可及的幸福体验,让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