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英雄有名,让岁月有声

让英雄有名,让岁月有声

来源:人民日报 2025-05-07 09: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不久前,山东济南历城革命烈士陵园内,73个曾被标注为“无名”的墓碑,终于刻上了烈士的姓名。无名烈士得以有名,背后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提灯者”英烈回乡团队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从打开棺椁到整理遗骸,从提取DNA到比对数据,从开办讲座到制作短视频……这群平均年龄28岁的志愿者,用自己的专业和热情,让英雄有名,让岁月有声。

据统计,我国登记在册的196万余名革命烈士中,仅有55.9万名有明确安葬地。这些烈士都曾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有儿女情长,也有悲欢离合。他们以坚定的信仰信念、炽烈的家国情怀,书写了一幅幅激越沉雄的历史画卷。为烈士确认身份、找到亲人,让他们从“无名”到“有名”、从“有名”到“留名”,既是对英烈的崇高致敬,也是对其亲属最好的慰藉。

对于青年人而言,他们寻找英烈、致敬英烈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次精神层面的自我洗礼。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给陈延年、陈乔年烈士兄弟的来信络绎不绝,信里最常见的一句话是“希望你们能看到”,信的落款往往是“一名普通的中国青年”。在甘肃兰州市烈士陵园,大学生把糖果献到烈士墓前,因为“先烈的革命之路太苦了,想让他们甜一点”。“你曾苦过我的甜,我愿活成你的愿”,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令人眼含热泪。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青年人用自己的方式走近英雄、礼赞英雄,是唤醒人生意义的自我升华。

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对英烈最好的纪念,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有人问,“和平年代,如何继承英雄模范的精神?”特级战斗英雄邓朝贵的后人王海龙用行动给出了答案:他常年扎根基层,风吹日晒,在环保监测岗位上默默奉献:“英雄们用鲜血保卫祖国大好河山,我也要尽职尽责,守护好绿水青山。”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先辈们开创的事业,就这样不断被推向前进。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着广阔的人生舞台,有着更加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同时也面临这样那样的思想困惑,如何弥合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怎样处理利己与利他,遇到困难与挑战如何应对……不时与先烈、英雄对对话、谈谈心,感悟他们身上“千秋尚凛然”的英雄气,点燃内心的理想之光和信念之火,年轻的心灵将更加明亮,青春的步子也将更加有力。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英雄烈士也曾平凡如我们,我们理应向他们看齐。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是呼唤英雄也创造英雄的时代。身处关键时期,青年当有为,当大有作为。让我们沿着英雄的足迹,英勇向前! (孟繁哲)

【责任编辑:陈秋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