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高新区:一盏路灯的民生温度

合肥高新区:一盏路灯的民生温度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5-06 16: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傍晚时分,家住合肥高新区黄山路的李女士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曾经让她发愁的“暗角路段”如今灯火通明,暖黄色的灯光均匀洒向路面,连树影都透着柔和。“以前这段路黑黢黢的,现在亮堂又安心,孩子放学都敢自己走了!”李女士的感慨,正是合肥高新区路灯改造工程惠及民生的缩影。

(改造后的玉兰大道和黄山路交叉口)

(改造后的枫林路)

节能账里的“小算盘”

如何让城市更亮又“省钱”?高新区的答案藏在“节能分享”模式里。在不增加财政负担的情况下,用节省的电费支付项目改造成本,根据高新区道路和和路灯排布现状,科学规划,“一路一策”,完成全区在管道路2万余盏路灯智能改造。其中,枫林路(长江西路-望江西路)样板路段在将122盏高压钠灯换成LED节能灯后,节电率飙升至62.4%。全区改造完工后,年省电费可覆盖4000户家庭用电。更“聪明”的是,改造后的路灯可实现精准控光、高效节能,“省下的每一度电,都是民生账本上的加分项。”高新区城管负责人笑道。

(改造施工现场)

暗区治理的“绣花功夫”

路灯被茂盛树枝遮挡导致路面昏暗曾是市民投诉的焦点,改造工程将目光投向细节:在6米高的灯杆上加装1000盏低位LED辅灯,用非对称配光技术把地面照度提升至15lx以上;在金桂路、黄山路等路段新增126套辅道灯,暗区亮灯率达100%。智慧平台也没闲着——市民扫码报修、AI巡检定位、故障2小时内响应,让“修灯跑断腿”成为历史。数据显示,改造后夜间事故率下降25%,路灯投诉量锐减70%,“安全感”成了居民口中的高频词。

(高新区智慧照明平台)

一盏灯背后的城市智慧

路灯的“智商”也在升级。每盏灯都有专属“身份证”,扫码即可查看设备信息;管理平台实时监测2万余盏灯状态,实现故障自动报警、精准定位、快速应急响应。“从照亮脚下路到快速维修,保障市民‘脚下安全’,我们想让城市既有‘亮度’,更有‘温度’。”项目负责人如是说。

夜幕下的高新区,星星点点的路灯连成一片暖光之网。这里照亮的不仅是道路,更是百姓“看得见”的幸福感。而这,正是城市治理最动人的底色。

(王婷、金雨欣 刘忠玉)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