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和谐劳动关系“交响乐” 滨州邹平法院打造“安薪向阳”劳动争议化解品牌

奏响和谐劳动关系“交响乐” 滨州邹平法院打造“安薪向阳”劳动争议化解品牌

来源:中国山东网 2025-05-06 14: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人民法院践行司法为民职责的充分体现。近年来,滨州邹平法院秉承劳动者与企业“双保护”理念,搭建“党委领导、部门联动、企业担当、职工参与”的多元共治框架,积极打造“安薪向阳”劳动争议化解品牌,让劳动者安“薪”无忧。2024年以来,诉中化解劳动争议449件,诉前化解劳动争议3000余件,惠及劳动者5000余人,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更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多元共治,整体统筹织密“保障网”

如何让纠纷止于毫末?现代社会治理强调多元化、规范化。多元共治,党委领导是关键。邹平法院深度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找准自身定位,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邹平市作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辖区内有6家上市公司、700余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2023年以来,部分企业相继因去产能化停工停产,劳动争议日趋增多。邹平法院及时向市委政法委汇报,经协调,制定“缓立案、快处理”措施,及时搭建维权快速通道,引导劳动者选举职工代表参与磋商,在保障企业生存权的同时为劳动者争取合法权益的最大化。2024年以来,3000余名待岗职工陆续拿到补偿金。

同时,密切关注企业发展动向,及时总结劳动争议热点、难点问题向市委政法委汇报,发挥上层建筑总体布局引擎作用,为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提供了有力保障。

邹平法院还充分利用工会资源优势,聚合工会、人社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发挥协商调解的基础性作用,织密劳动争议源头治理首道“保障网”。2024年以来,向邹平市委政法委提出劳动争议治理建议5次、汇报苗头问题3次。

部门联动,前端化解筑牢“防火墙”

制造业用工基数大,因早年政策理解偏差等原因造成的社保遗留问题成为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沉重“包袱”,以补缴社保为目的的单纯确认劳动关系纠纷随之增多。邹平法院联动工会、人社针对历史遗留的社保补缴问题多次联席会商,为符合条件的劳动者开启非诉补缴通道,协调相关企业主动补缴,在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减轻用工单位违法成本。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部门联动,纠纷可弥。发挥工会、人社在劳动争议前端化解中的作用,以“数据共享、风险共防、矛盾共解”为导向,建立“工会+人社+法院”的劳动争议联席会议制度,对劳动争议案件实现全链条联动预警及调裁审衔接,对风险问题实时监测、智能预防,对问题苗头及预警提示及时启动联席会商,为当事人提供多元解纷平台,实现调裁审有机衔接。

2024年以来,邹平法院牵头召开联席会议4次,协调化解劳动争议案件800余件,惠及劳动者2000余人。

法治课堂,合规用工激活“内生力”

“要严格合同规范性,完善用工制度,发挥工会职能,建立科学的劳动争议协商机制......”邹平法院民一庭庭长范立斌在为某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时建议。

“送法入企及时雨,和谐用工润心田”。邹平法院以“沉浸式”“问答式”法治课堂为桥梁,常态化走进辖区企业,围绕劳动合同签订、薪酬福利、社保缴纳等高频法律风险点,结合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剖析法律逻辑与实务要点,将合规用工融入企业管理血脉。

此外,邹平法院还通过制定“送法入企+示范引领+靶向开方”的立体化举措,为企业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引导企业自查自纠用工瑕疵,打造精品示范案例,明确法律适用和裁判标准,为企业提供司法指引。

2024年以来,入企开展劳动争议纠纷授课6次,打造示范案例3件,为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法治动能。

普法引导,民主自治开启“新窗口”

“法官,我们的补偿金拿到了,感谢您的指导!”某企业因工时制度调整造成小范围的群体性劳动争议,陆续有职工提起诉讼,邹平法院引导辖区企业成立工会,优化工会、职工代表大会职能,激活劳动者参与争议治理的积极性,提升职工对话能力,对变更后的工时制度不认可的职工最终在离职后如愿拿到补偿金。2024年以来,辖区新增企业工会72个,邹平法院牵头召开职工代表联席座谈会5次,实现企业内部解纷1000余件。

知法懂法是劳动者维权的前提,只有正确、理性用法,劳动者才能在维权路上走得更稳。对此,邹平法院通过案例讲解、问题解答、普法资料发放等形式,引导职工提升法治观念、依法行使诉权。

通讯员 李敏敏 报道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