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工商大学寻迹劳模调研团队公布了其深耕三年的劳模精神传播调研成果,通过深度走访与创新实践,为新时代劳模故事的叙事体系构建交出亮眼答卷。
自2022年起,团队足迹遍及浙江11个地市,面对面访谈100位全国劳模,以人类学民族志方法记录超400万字的鲜活故事。一方面,他们创新性采用扎根理论的三段编码提炼“困难-突破-传承”叙事结构,挖掘“平凡岗位践行非凡价值”的核心内涵;另一方面构建包含八大视听符号的可视化体系,破解传统宣传的“云端距离感”。
在职业教育领域,团队打造的“沉浸式双声道”课堂率先在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试点,通过“访谈原声+技术演示”的立体传播模式,让抽象的劳模精神转化为可感知的职业认同。该模式已在多所职校落地,惠及数千名学生,相关教学成果获教育主管部门专项肯定。
据悉,团队还同步推进乡村振兴“案例工具箱”建设,完成数十个村庄调研,为基层治理提供可复制方案。浙江省教育总工会等单位对项目给予专业支持,认为其打破了劳模精神传播的代际隔阂,为新时代精神传承搭建了可触摸的桥梁。目前,团队正推动成果进企业、社区、网络,让劳模精神真正成为照亮时代的火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