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渝高铁1标段关键节点突破 安康特大桥15墩0号块顺利浇筑完成

康渝高铁1标段关键节点突破 安康特大桥15墩0号块顺利浇筑完成

来源:固原新闻网 2025-04-22 15: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十九局集团承建的康渝高铁1标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安康特大桥56米转体T构15号主墩0号块顺利完成浇筑。这一标志性节点的突破,为后续梁体悬臂施工及转体合龙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我国高铁高精度桥梁施工技术再上新台阶。

毫米精度挑战 浇筑"核心骨骼"成型

作为转体T构的"核心骨骼",此次浇筑的0号块技术参数要求严苛:长12米、宽12.9米、高6米的混凝土结构,需一次性完成315立方米混凝土浇筑,同时确保梁体线性误差严格控制在毫米级,相当于在十层楼高的空中,用混凝土雕刻出误差不超过一枚硬币厚度的精密构件。为保证精准施工,施工团队采用实时监测技术,通过12组应力传感器与位移监测点构建数字孪生模型,将传统测量效率极大提升,最终实现结构轴线偏差不足2mm的行业领先水平。

既有线旁起舞 构筑“立体防护”体系

项目最大的挑战源于施工区域与阳安铁路的"零距离"交集。在K349+350~K349+522段172米范围内,施工机械与既有线最近距离仅7.8米,且需在不限速、不封锁铁路运营条件下完成作业。为此,项目团队创新构建"天-地-云"三位一体防护系统:空中设置智能防侵入监测网,地面建立来车预警+专人盯控协作模式,云端接入铁路调度实时数据。施工期间实现零侵限、零事故的安全目标。

智能建造赋能 破解"钢筋森林"困局

面对0号块内部钢筋网超过40层、总用量达79吨的复杂结构,传统振捣工艺难以保证混凝土密实度。技术团队自主研发"BIM定位+人员定点+智能振捣"解决方案,通过三维建模精准定位振捣点位,在倒角等振捣难度较大部位部署12台附着式变频振捣器与多孔振捣棒联动作业。每个振捣点的时间、频率都由系统智能调控,质量追溯率达100%。

康渝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包海、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陕西连接关中、成渝两大城市群的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通道,建成通车后,西安至重庆的出行时间有望从现在的6小时左右缩短至2.5小时左右,将极大地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提升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全面融入成渝、关中2小时经济圈。(郝小冬、贾睿)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