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硕士生控制学科第二党支部开展揭秘极地:“科考零距离”泰山站能源系统模型现场观摩活动
图 1 泰山站能源系统实拍图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厚植科技报国情怀,4月5日,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硕士生控制学科第二党支部联合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成功举办“揭秘极地:泰山站能源系统模型现场观摩”主题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南极实地影像展播、能源系统模型讲解与互动体验,带领学院青年学子“零距离”探秘我国南极科考前沿科技。
活动以南极泰山站实拍图片开场:皑皑冰原中,绿色的无人值守能源模块建筑集装箱巍然矗立,其周边的太阳能板阵列在强烈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泰山站”能源系统需在极端环境下实现全年无人值守的智能供能。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工程师通过缩比模型,详细介绍了该站的核心技术——多能源协调控制、极端工况自适应算法、故障自诊断系统等突破性设计,让支部成员直观感受自动化技术在极地科考中的关键作用。
图 2 东大专家单硕与能源系统合拍图
在模型操作区,支部党员围绕“极地能源物联网拓扑优化”“多变量控制策略抗干扰性”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支部党员代表薛浩分享了他的感想:“看到课堂所学的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算法真正应用于国之重器,更坚定了我们深耕智能控制领域的决心。”
同时,活动现场有工程师通过视频分享了能源系统在极夜、暴风雪等极限场景中的运行挑战,“当看到由东大自主研发的能源系统‘东大极能’在南极稳定运转时,每个东大自动化人都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另一位支部青年党员王湘怡分享了她的想法。支部党员先锋队的唐梦卿同志说到“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平时在工作上的某些问题就是技术难点了,但是和真正的极端比起来,原来我们抱怨的‘技术难点’,在真正的极端环境面前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图 3 党员先锋队薛浩参观能源系统模型的合影
“这不仅是技术的起点,更是使命的坐标。”支部书记薛浩望着模型上闪烁的指示灯感慨道。活动尾声,支部成员将写满感悟的红色卡片系在“极地精神”展示墙上,其中一张这样写道:“当实验室的代码开始呼吸南极的风雪,方知何为‘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未来的控制算法里,该有我们这一代人焐热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