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毕节市人社系统主动对接,强化劳务协作,积极争取广州市组织、人社部门支持,在广州市创新建立“山海心连之家”劳务协作工作站,旨在以党的建设为引领,按照“让流动党员找到组织、让外出务工人员找到家”的目标导向,为毕节籍在穗务工人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升就业质量。
在穗毕两地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印发了《毕节市推进“党建促就业·温暖务工路”东西部协作提高劳务组织化程度工作方案》《广州市协助毕节市落实“党建促就业·温暖务工路”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方案》,明确了“山海心连之家”的组建方式、服务职能等内容。两地人社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互访,落细落实各项措施,全速推进工作进度。2024年以来,重点加强了与广州市部分“就业驿站”的合作,互相嵌入,共建共用,截至10月底,先后在广州市花都区、荔湾区、天河区、增城区、番禺区等建成“山海心连之家”27个。
以毕节市、县两级在广州设立的 14个劳务协作工作站为中心节点,充分发挥广州市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将“山海心连之家”建在毕节籍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社区,成立以街道领导为总负责人,社工服务站站长、就业驿站站长和劳务协作站站长协助,党建服务专员、就业培训专员、劳动维权专员、咨询援助专员为成员的组织体系,通过社保系统、广州市就业信息系统、来穗人员服务中心、实地走访企业等渠道,广泛收集毕节籍在穗务工人员和流动党员信息,精准建立台账、精准提供服务。自2020年成立以来,“山海心连之家”已跟踪服务毕节籍在粤务工人员 27825人(脱贫劳动力 13136人),其中在穗务工人员4450人(脱贫劳动力2955人)、流动党员34人,全部实现了高质量稳定就业。
为克服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制约, 提升服务的有效性,“山海心连之家”从在穗务工的脱贫劳动力家庭人员中选聘服务专员,用家乡话与服务对象(毕节老乡)沟通和交流。通过服务专员电话沟通、微信群聊,着力让务工人员找到归属感。如,纳雍县脱贫家庭毕业生魏月月,应聘成为“山海心连之家”服务专员后,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建立了100多人的老乡微信群,热心为社区内的毕节老乡提供岗位推荐、就业培训、劳动维权、心理调适等服务,让在穗群众“安薪干”。
在当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指导下,“山海心连之家”结合毕节籍务工人员需要,精心组织740余名毕节籍务工人员开展了“细品家乡饮食文化”“玩转广州”“集体生日”“户外拓展”“主题党日”“线上劳动法知识宣讲”“七一专场演出”“爱心防疫物资发放”等活动,定期组织人员进入工厂、企业开展走访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山海心连之家”凝聚力和吸引力,让毕节老乡更加坚定在广州稳定就业、增加务工收入。
“头雁领飞”连山海。为积极推动有组织输出和跟踪服务实现无缝对接,帮助更多劳动力外出务工。毕节市以村级劳务合作社为基地,培育了一批掌握丰富就业岗位资源、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较强公益心的骨干力量成为“领头雁”,在两地人社部门的指导和协调下,“领头雁”将有意愿外出的劳动力带到东部,“山海心连之家”和劳务协作工作站负责收集优质岗位、提供跟踪服务,促进稳定就业。建站以来,“山海心连之家”劳务协作站共收集广州市优质岗位6.11万个(其中爱心岗位 6590 个)。累计已培育“领头雁”1801人,带动劳动力外出就业7186人(脱贫劳动力2306人),其中到广东省就业 720 人(脱贫劳动力 353人),到广州市就业199人(脱贫劳动力99人)。通过点对点方式累计组织专列和专车54个班次,输送10221人次到广东省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 2450人次。
通过建立“山海心连之家”服务平台以来,在广州·毕节两地各级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山海心连之家”将服务范围已经扩大到所有贵州籍到穗务工人员,服务内容包括政策宣传、技能培训、就业推荐、劳动维权、老乡关怀等,通过贴心、暖心的服务帮助老乡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让贵州籍务工人员“输得出、稳得住、增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