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中国安全谷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安徽合肥:中国安全谷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4-03-29 10: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在安徽合肥,有一个“五谷丰登”的说法,指的是合肥积极布局的五大产业集聚区。“五谷”分别指的是中国声谷、中国网谷、中国肽谷、中国环境谷和中国安全谷。近日,“五谷”之一的中国安全谷项目首栋6号楼顺利封顶,为该项目9月底主体结构全面封顶的关键节点目标按下了“加速键”。

中国安全谷项目是由中国能建建筑集团建设。作为安徽省打造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即将成为合肥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的新地标。项目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进度掌控以及数智化的严格管理,均成为全体建设者们共同追求和捍卫的荣光。

阳春三月,行走在安全谷项目施工现场,围挡上喷洒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七色的彩虹,现场工地路面硬化平坦整洁,施工区域规划井然有序,场地材料码放整齐规范,醒目的企业标识标牌随处可见,处处彰显文明绿色工地的颜值与风姿。

“看,这是封闭式水泥棚,用来抑制水泥飞扬;这里是洗车池,保证进出现场车辆清洁;我们以标准化工地建设为抓手,从临建布设到现场管理,从生活区到办公楼,处处彰显中国能建品牌形象。”项目负责人认真的叙述着,垃圾分类也是现场一道风景,绿化与硬化相结合,建立建筑垃圾周转站并定期清运。

安全谷项目是一个由10栋综合体组成的建筑群,其中最高的建筑高度达99米。作为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遵循“设计、加工、装配一体化”的原则,装配率高达30.9%。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在材料上,项目所有单体全部为外幕墙装饰体系,含玻璃幕墙、复合铝板金属板幕墙、铝单板金属板幕墙、车库出入口采光顶等,造型较为复杂、线条形式多,工艺标准高。在节能减排方面,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方式相比,可以节约水资源20%左右;节约钢材10%左右;节约木材80%左右;节约施工能耗30%左右,施工模板利用率超过400%,减少施工废弃物约70%,通过绿色设计、绿色建材选用、绿色生产、绿色施工的一体化绿色统筹,实现项目建设全过程绿色建造。

在结构上,安全谷采用了国内先进的核心筒+框剪结构,核心筒区域均为现浇混凝土结构,采用铝模板及C60型高强混凝土浇筑成型。通过计算机BIM模拟进行智能拓扑找形,去除建筑结构中冗余低效耗材,自动实现复杂结构的性能最优化,充分发挥建筑材料最佳性能,最大程度合理化结构布置,有效节约钢材使用量,降低建造碳排放,实现智能化、可持续、绿色环保的生成式建筑结构性能化设计,同时又能满足结构安全需求。    

“项目从数字化设计、智能施工、智能运维3方面实施智能建造技术应用,依托可视化平台、BIM、GIS、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等软硬件,进行集成融合应用,打通从一线操作到远程监管的数据链条,为工程建设提供全面智能化管理,保障工程建设质量。”项目工程部经理徐程根介绍。

“安全谷”作为合肥高新区重要地标性建筑,从设计到施工的各个方面均采用BIM技术进行全过程管控,依靠“BIM+智慧工地”系统建设,配置数字建造BIM管理系统、智慧工地系统、将更多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植入到建筑、机械、人员穿戴设施、场地进出关口等各类物体中,强化对施工现场“人机料法环”等关键管理要素的全面感知和实时互联,实现项目管控的可视化、动态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

数智赋能,提质促效。建设前期,针对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预制构件拆分、配筋、预埋件及大构件运输吊装等复杂工况和新型工艺,项目部积极采用BIM技术模型与生成的预制图纸进行模拟,从而减少装配式构件生产中、施工中的返工与钢筋重复弯折,进一步减少施工难度,增强装配式生产、施工的效率与质量,实现工艺流程精细化。建设过程中,通过BIM技术发现施工图问题172项、管综碰撞数量69条,节省费用约80万元,实现BIM应用经济价值168.2万元,进一步提升了项目的整体效益,也确保项目建设优质、高效推进。

借助“BIM+智慧工地”系统建设,项目部还通过工地现场所安装的塔机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施工升降电梯监测系统、卸料平台监控系统、临边防护检测预警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等装置,通过对设备使用过程和行为及时进行监管和预警,有效防范和减少现场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实现现场安全生产动态化、智能化监管。同时设立劳务实名制管理通道,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对建筑工人进行实名认证,根据线上实名制管理系统精确掌握人员出入考勤、场内人数统计、各单位工种上岗等情况,实现人员的高效化、精细化管理。

(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记者朱立新)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