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春走基层丨沟通江淮 泽被豫皖 ——探访引江济淮工程沿线

2024新春走基层丨沟通江淮 泽被豫皖 ——探访引江济淮工程沿线

来源:
2024-02-20 09:3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水利报记者 张佳鑫 通讯员 刘欣 单雯

一项工程,沟通江淮,泽被皖豫,圆千年梦想。

引江济淮工程作为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被称为安徽版“南水北调”。这项集供水、航运、生态等功能于一身的工程现状如何?记者日前在工程沿线进行了探访。

万家灯火年味浓,举家团聚幸福时,引江济淮枞阳枢纽值班室内,值班人员穿戴规范,认真在岗值守。“我们制定了‘四班三运转’机制,确保春节期间值班人员全天在岗,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引江济淮安庆建管处运行维护人员龙佳佳说。

暖阳照耀下的引江济淮蜀山泵站气势恢宏。“蜀山泵站单机功率7500千瓦,总装机6万千瓦,8台机组总提水流量340立方米每秒,相当于每6秒钟就可以灌满一个国际标准游泳池。”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汪德满自豪地说。

1953年,毛泽东主席巡视长江中下游地区时提出了切开将军岭、沟通江淮的伟大构想。2016年12月29日,随着开工号令响起,这一宏伟工程开工建设,引江济淮的伟大梦想启航。六年磨一剑,2022年12月,引江济淮主体工程实现试通水试通航,比原定工期提前了6个月。2023年9月,江淮运河航道全线试运行。

百里水廊,送一江清水北上。在这里,长江水通过新建的各级枢纽和水道在江淮大地上奔涌。2020年6月底,率先建成的朱集泵站向亳州应急供水,为亳州这一极度缺水城市注入了活力;2022年10月,枞阳泵站向巢湖进行抗旱生态补水,累计补水1.45亿立方米;2023年12月,向淮河试调水3000万立方米……引江济淮工程润泽皖豫地区,惠及皖北和豫东5100多万人口。

“2023年10月,安徽印发了《引江济淮工程水资源调度方案(试行)》,将于2024年正式启动引江济淮工程水资源调度。同时,计划在2025年年底前,完成皖北地区15个县(市、区)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安徽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水运安徽”潜力巨大。江淮运河总里程354.9公里,与上游沙颍河、下游芜申运河等构建起纵贯豫皖苏三省、平行于京杭大运河的第二条南北水运大通道,在长三角地区形成“井”字形干线航道网。之前,淮河以北的运输船舶都要从京杭大运河绕行,距离远,排队时间长。引江济淮工程通航后,航运里程缩短了200~600公里,大幅度缩短了运输时间,有力促进了安徽及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和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距离蜀山泵站约200公里的菜子湖,是白头鹤、东方白鹳等140多种珍稀越冬候鸟的栖息地,每年冬天都会迎来一群“访客”。引江济淮采取航道西移等工程措施,保护候鸟生态环境,同步开展航运对候鸟生境影响实船适应性研究,促进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在引江济淮工程建设中,还安排了约2.5亿元的专项资金,增设5处鱼道,为鱼类打开“生命通道”,最大限度减少水利工程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蜀山泵站不远处,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水利部分)正紧锣密鼓建设。“二期工程是在一期工程基础上,以城乡供水为主,结合灌溉补水,为区域应对供水安全风险、改善生态环境创造条件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国家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工程总投资203.17亿元,施工总工期60个月,供水范围包括12个市46个县(市、区),农业补水灌溉面积为1760万亩。”汪德满介绍。

水到渠成日,通江达海时。江淮之水,从过去,向未来,川流不息润泽豫皖大地。

【责任编辑:马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