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连续两年上榜全国超大城市

住建部日前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武汉城区总人口1080.64万,稳居全国超大城市之列。住建部2023年10月公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全国共有超大城市10个,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东莞、武汉、杭州。

武汉连续两年上榜全国超大城市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3-11-24 09:2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住建部日前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武汉城区总人口1080.64万,稳居全国超大城市之列。此前在《2021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中,武汉首次跻身超大城市行列。

据了解,武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8万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7位。

12年新增395万人

常住人口持续上涨

超大城市是我国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分类之一。根据国务院2014年下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住建部2023年10月公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全国共有超大城市10个,分别为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东莞、武汉、杭州。

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主要源于人口新增及人口进入。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2年,武汉全市常住人口总体上呈现持续上涨趋势,由2010年的978.54万人,增至2022年的1373.90万人,12年来常住人口增长了395.36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长40.4%,年均增长32.9万人,常住人口增长较快。

近年来,武汉市的人口流入增长,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前茅。在一定程度上,这得益于武汉持续实施“学子留汉”工程,从2017年至今,共有200多万名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全市高素质人口加速流入。

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2年,武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常住人口增长69%,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英雄城市绽放风采,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仅2022年就新增留汉大学生31.7万人,这是武汉市人口新增的主要来源。

吸引并留住人口

武汉坚持这么做

超大城市能聚集这么多人口,根本原因是具有吸引力。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在积极吸引人口、留住人口,并致力于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近年来,武汉深入推进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建设,高铁、航空、公路等各方面重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立体交通网络给人口流动提供了更便捷的客观条件。此外,光纤、5G等信息基础建设加快推进,给人口就业创业带来快捷信息来源。

在民生保障方面,武汉着力提升城市公共卫生安全韧性,推进一批惠民生、补短板项目,着力加快打造健康城市,在全国率先制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设施配置布局标准,优化教育、养老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随着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和谐友善的人文环境,为来汉就业创业的群体提供了良好条件,大家在武汉生活工作更有归属感和幸福感。

今年9月,武汉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在“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介绍,武汉正加快转变超大城市发展方式,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更好地吸引人、留住人。

武汉是大江大湖的城市,近年来,武汉的城市建设注重促进城市与自然融合共生,高标准打造“两江四岸”核心区,营造世界级滨水景观,打造“湿地花城”,创造更加宜人的城市气候环境。在城市更新方面,武汉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试点城市,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武汉城市能级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努力补足文化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推进重点更新单元优化升级,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圈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和质量。

2021年,武汉入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同年还被授予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

进入超大城市行列

对城市发展利好众多

一座城市的人口数据变化,是城市经济规模、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综合反映,今年以来,武汉经济增长势头持续向好。

武汉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武汉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4163.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经济运行呈现总体保持平稳、持续恢复向好态势。数据还显示,武汉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8万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第7位。

人口健康聚集,也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

武汉经济总量多年来稳居全国城市前十、中部城市第一,目前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70万户,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09家在汉投资、设立机构,形成了5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4大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965”产业体系吸引了大量新市民,活跃的市场氛围和创业就业环境,对人才具有极强吸引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冯文猛表示,成为特大城市,城市人口聚集会带来规模效应,公共服务配置起来更有效率,居民生活更舒适、环境更宜居、生活更安心。此外,城市可以聚合更多的创新要素,引发新一轮创新,并形成螺旋效应,推动新模式不断涌现、产业不断升级。对城市发展来说,超大城市意味着可以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相继获批,《武鄂黄黄规划建设纲要大纲》《武汉都市圈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相继发布,作为湖北省建设先行区的重要支撑,“武鄂黄黄”都市圈发展势头强劲,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武汉升级,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功能越发凸显,对整个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越发明显,将会有更多利好政策加持,核心竞争力将越来越强。

加快实现人口红利

向人才红利转变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才看好武汉经济韧性,成为新武汉人,特别是在光谷、车谷等产业园区,人才迅速聚集。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表示,随着武汉经济发展重回主赛道,不断有企业总部落户武汉,大量人才也随之而来,加上武汉“热带雨林式”的政策加持,大批年轻人来到武汉,有效带动了人口增长。

近年来,武汉产业吸附能力不断增强,武汉正紧扣产业地图,积极与“人才地图”等相对接,岗位供给量明显提升。叶青说,将人口引进来的同时,也要为新增人口“栽树筑巢”,努力让他们留下来、发展好,享受城市发展的红利。

武汉正加速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商贸物流中心、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湖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刘司可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人口流动和聚集。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才红利正在逐步形成。武汉作为湖北唯一的千万级人口城市,充分发挥人口规模效应,进一步推动城市人口高质量发展,将是超大城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人口数量巨大蕴藏了规模势能,形成规模型人口机会,若能通过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把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不仅能带动国内经济大循环,也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武汉机遇。”刘司可表示,要加快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费雨欣)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