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明实践“夜”模式引发“热”效应

目前,江苏全省各地均已开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夜景模式”。“表面上只是延长时间,实际上是要通过大门常开、阵地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吸引群众常来,最终实现文明养成的润物无声。为此,江苏在启动夜模式基础上,引入夜读、夜娱、夜市等新场景,激发年轻人的参与意愿,烟火气里也有文明味。

江苏:文明实践“夜”模式引发“热”效应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23-11-03 09:2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平江路上逛一逛苏式集市,小红梅信仰生活空间里上堂夜课,盐渎书房来一场夜读,登灜老茶馆里会会票友……今年7月以来,江苏各地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等阵地,充分利用夜间群众闲暇时段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幸福夜集”主题活动,夜实践、夜文化、夜经济同频共振,带动文明实践在城乡基层“活”起来、“热”起来。

文明实践开启“夜景模式”

“阳台变舞台,妙啊!”70岁的廖正祥一边观看扬剧《王樵楼磨豆腐》,一边对舞台设计赞不绝口。舞台由仪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二楼阳台改造而成,每周末的扬剧折子戏就在这里上演。“也不都是戏,前几天还放了露天电影,今天这出戏过瘾。”说话间,廖正祥的眼睛没离开过舞台,生怕错过精彩桥段。

室外的广场座无虚席,室内更是人头攒动。“将!再杀一盘!”象棋比赛火热开赛;在阅读角,志愿者讲述成语故事,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在健康小屋,仪征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医生罗志勇嘱咐前来测血压的夏翠萍,“高压169,低压90,你现在要管住嘴、迈开腿,饮食清淡,少油少盐,改掉每天喝点小酒的习惯。”

“7月起开放时间由下午六点推迟至晚九点。一开始还担心没人来,结果第一天有4000多人,后来每晚日均人数近3000人。”仪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琴说,面对激增的人流,仪征把文化服务平台、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平台、教育服务平台等中心现有五大阵地资源进行整合,努力实现“少花钱多做事”。

目前,江苏全省各地均已开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夜景模式”。各级各类阵地利用夏季市民晚上休闲纳凉时段,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开展活动。

城里热闹,村里也有独特趣味。在苏州塘桥村,当地首届村BA拉开帷幕,16支队伍进行68场比赛,吸引了一万余名村民前来观战。“特别热闹,每天从傍晚打到天黑,这比守在电视机前看比赛过瘾。”一位村民说。

“哇!好美啊!”位于南京浦口区的九峰山天文台,当穹顶缓缓打开,繁星点点的夜空中,一轮上弦月高悬,孩子们不约而同发出惊叹。辨识星座方位、触摸陨石、参观航天模型……南京天文爱好者协会的志愿者定期下乡,给孩子们科普天文知识、进行天体观测,在山林夜色中开启一场“星月之旅”。

“表面上只是延长时间,实际上是要通过大门常开、阵地常用、活动常办、服务常抓,吸引群众常来,最终实现文明养成的润物无声。”江苏省委宣传部道德建设指导处负责人说。

“烟火气”里的“文明味”

中青年尤其是上班族的弱参与一直是基层治理中的共性问题,在文明实践活动中表现为活动时间、场景与上班族之间存在供需错位。为此,江苏在启动夜模式基础上,引入夜读、夜娱、夜市等新场景,激发年轻人的参与意愿,烟火气里也有文明味。

——夜读。自助扫码、一键开门、内设全市首家“外国专家书屋”……韩国女士闵庚希带着6岁女儿第一次来到盐城KK-PARK国际街区的“盐渎书房”参加亲子阅读,母女俩还体验了制作水拓画。扬州广陵区仁丰里的城市书房也将开放时间延长到晚上九点,老人们戴上老花镜坐在窗边仔细阅读报刊,青年人在喧嚣的夜市中欣喜地发现这片充满书香的净土,孩子也捧着一堆绘本津津有味地开启夜读模式。

——夜娱。8月7日晚,南京市建邺区西城·夜未央运动街区的中央舞台掀起汹涌声浪。建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建邺高新区等举办了“live不打烊”街唱大赛。作为高新区,这里汇集了阿里巴巴江苏总部、小米科技华东总部等数字经济头部企业,近10万人办公,35岁以下占比近40%。建邺区文旅局副局长陆萍说:“过去这些上班族连中心的门都摸不到,现在越来越多地参与进来。”

——夜市。近日在无锡市新吴区鸿山街道,“文明YES”乡村市集、“小鬼当家”后备厢市集吸引人气同时,“烟头不落地 文明我先行”文明倡导活动也同步开展……“活动的名称、设计、摊位等细节多由社区年轻人出谋划策,社区和居民间的沟通、议事渠道更畅通。”新吴区文明办工作人员说,越是散发着“烟火气”,越能激发年轻人的参与意愿。

夜实践与夜经济、夜文化同频共振

作为全国最早全域推开文明实践试点的省份,江苏已建成2.2万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实现县、乡、村全覆盖,还在居民小区、银行网点、景区景点等场所延伸设立3.8万余个文明实践站点(基地)。

在问卷调查中,受访群众对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的满意率达到95.91%;在对全省乡镇(街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进行的问卷调查也显示,76.74%的受访者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发挥了很好作用,排在各类阵地首位。

阵地全覆盖、活动常态化之后,文明实践工作如何再提升?今年上半年,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结合主题教育大调研的部署安排,深入实地调研发现,工作日阵地闲置,活动人气不足,中青年参与较少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仅物理上的‘最后一公里’要打通,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心理上的‘最后一公分’更要拉近。”江苏省委宣传部道德建设指导处负责人介绍,江苏从两个增量入手实现新突破。

一方面,做足时间增量。实践证明,夜实践与夜文化、夜经济的同频共振,能让夜实践更接地气、更有人气。例如,常熟琴川街道开展“人才夜市”,32家企业带着130多个岗位“纳凉迎才”;常州抓住夜市“流量”,聚焦群众喜爱的义工理发、义诊等持续完善爱心夜市;南京骆村社区给居民留了一个全天候开放的侧门,实践站24小时开放,努力把服务嵌入式地送到百姓家门口等做法均获得群众好评。

另一方面,盘活资源增量。记者调研发现,既有县乡村全覆盖,又有行业广覆盖,各行业可根据群众需求“拼单”,是实现夜实践、夜文化、夜经济灵活互动的重要支撑。例如,苏州市文明办在住建、交通、园林等15家市级行业部门建设行业文明实践分中心;宿迁市推动新型农村社区交付入住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投入运行相同步……

“两个增量都是工作切入口,目的还是把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触角伸得更深,在服务百姓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中凝聚群众、引领群众,确保文明实践继续热下去。”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说。(本报记者蒋芳 邱冰清)

(蒋芳 邱冰清)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