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黄山开跑“零碳”马拉松

“秀美”黄山开跑“零碳”马拉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3-10-30 11: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10月29日,2023黄山马拉松在黄山市黄山区鸣枪开跑。赛事以“会客天下、游跑黄山”为主题,打造“奔跑的国际会客厅”,设置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健康跑三个项目,吸引全球12000名参赛选手,近七成选手来自安徽省外。

“会客天下”吸引万人奔跑

黄山迎客松向广大跑友发出邀请,全球12000名选手相约大美黄山,除来自德国、法国、美国等14个国家的26位选手参赛外,其他选手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23个省市,其中省外选手占66.3%。

经过激烈的角逐,来自肯尼亚的选手Benard Kitur率先冲过终点线,以2小时36分50秒的成绩夺得马拉松项目男子组冠军,来自黄山市的本地选手童昊以1小时12分30秒的成绩荣获半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来自肯尼亚的选手Divina Jepkogei夺得马拉松项目女子组冠军,成绩2小时54分51秒,来自黄山市的本地选手杨桦以1小时26分29秒的成绩荣获半程马拉松女子组冠军。

“张驰有度”游跑名山秀水

黄山马拉松全马参赛选手从黄山市黄山区政务新区广场起跑,终点抵达黄山北大门牌楼,将绝美风景“一网打尽”。赛道设计独特,北至碧波荡漾的太平湖,南达层林尽染的黄山脚下,沿途有碧蓝清澈的湖水、连绵起伏的青山、散落如珠的岛屿,路线穿越了自然风景区和城区中心。黄马的跑者不仅能感受到黄山城市的烟火气息,诗意乡村的丰收图景,更能领略到五彩斑斓的秋之韵味。

绝美赛道元素也融入了2023黄山马拉松奖牌之中,正面迎客松和背面太平湖,体现黄山秀美风光,正以开放热情的姿态欢迎全球跑友。

激情奔跑之后,黄山风景区、太平湖、西递、宏村等10家4A级以上景区面向参赛选手免门票开放,让广大跑友“跑黄马、游黄山”,游览举世无双的奇山秀湖,入住宾至如归的酒店民宿,品尝脍炙人口的徽州美食,切身感受“吾心安处是黄山”。

近年来,黄山市坚持“品牌引领,赛事赋能”,创新举办了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品牌体育赛事,圆满承办了武术、摔跤、竞走、游泳、围棋、拳击、跆拳道、高尔夫球等项目的国际、全国比赛,创造了竞走项目世界纪录2项,培育打造了登山、骑行、越野、论剑、水上等群众性精品赛事活动,打造“没有屋顶的天然最美赛场”。

“绿色零碳”突出生态底色

绿色是黄山最亮的底色,在生态的环境中赛跑,黄山马拉松致力于打造“绿色零碳”马拉松品牌,外购绿色电力为赛事供电,赛事竞赛车辆采用新能源汽车,完赛奖牌使用环保材料,为选手和工作人员提供电子参赛指南、降低一次性材料使用率,50名环保跑者边捡边跑,带动更多选手加入“环保”队伍,志愿者将在赛后开展赛道垃圾的分类清理……通过一系列措施,以最大努力减少碳排放。

“阳光慧碳”受邀为比赛提供“碳中和”解决方案,从会前减排、会中碳中和,并通过他们“阳光慧碳”小程序收集收集并核算赛事碳排总量,为本次黄山马拉松赛事注销等量的核证碳标准(VCS)的核证碳指标(VCU)。本次马拉松比赛也是同时获得“碳中和”和“绿色电力”双认证的体育赛事。

“五色披纷”彰显城市温度

徐霞客曾盛赞黄山秋天“五色披纷,灿若图绣”!此时的黄山正金秋味浓郁。

赛事当天,红背心志愿者、蓝制服公安、白衣医护人员、绿色环保跑者、黄帽“奔跑兔”,不同的身份、不同的色彩,贯穿整个赛道。黄山马拉松用细致周到的贴心服务,彰显黄山的城市温度。

赛道沿线科学合理地设置了23个补给站,提供饮用水、能量饮料等补给物资,保证选手在赛程中持续获得水分和能量。此外,赛场上的900余名志愿者以真诚的微笑、耐心的解答为选手提供服务,他们的身影是赛道上靓丽的一抹红。近800名公安干警、党员干部、基层民兵,定点布岗、巡逻防控;赛道全程设置20个医疗救护单元、22个医疗点,167名医护人员保障赛事为选手护航,招募了医疗志愿服务团队40位医疗随跑者,全程为选手护航。身穿绿色马甲的环保跑者在比赛期间捡拾垃圾,让选手在干净美丽的赛道上尽兴奔跑。还有马拉松“兔子”,全程配速,引导选手安全完赛。此外,赛道还设置了群众“加油站”,赛道沿线的当地市民和群众文明观看比赛,自发为选手加油鼓劲。

据了解,本场马拉松赛事是经中国田径协会技术认证的A类赛事,由安徽省体育局、黄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安徽省田径游泳运动管理中心、黄山市体育局、黄山区人民政府、北京中田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承办,安徽省田径运动协会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日报安徽记者站 记者朱立新)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