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五链融合”打造现代农业

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繁育、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未来,深圳国际食品谷将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打造成为全球食品科技创新中心、食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食品产业金融汇聚中心。

深圳“五链融合”打造现代农业

来源: 经济日报
2023-06-21 10: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日前,深圳市发布《关于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优化完善民生供应体系,有效服务和支撑引领广东农业强省及国家农业强国建设,到2030年把“大农业、大食物”培育发展成为深圳市经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产业。

作为一个典型的工业城市,早在2004年,深圳市的城镇化率已达100%。如今,深圳缘何提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深圳农业发展有何特点?深圳在发展现代农业上将有什么新动向?

产业创新优势突出

“一直以来,深圳有限的农业资源与庞大的城市需求间存在结构性矛盾。”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农业产业发展处处长钟鑫告诉记者,目前,深圳常住人口1756万人,每天消耗食用农产品约2.2万吨,其中95%以上依靠外地供应。深圳全市耕地面积不足10万亩,且地块分散,规模化种植养殖程度低,第一产业增加值仅约26亿元。

如何化解矛盾?钟鑫介绍,近年来,深圳始终坚持“藏粮于技”,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每年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对农业高新技术项目进行择优资助,2012年至2022年共安排2.63亿元资助163个项目,累计带动社会投资13.6亿元。

目前,深圳已初步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农业科技创新生态链,成立了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等16家涉农科研机构,建有国家级创新载体1个、省部级创新载体9个;智能不育杂交制种、洁田、转基因抗虫棉等技术打破跨国企业垄断;“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及应用国际领先”“超级稻亩产突破1000公斤”“黄瓜番茄白菜等蔬菜基因组学研究利用国际领先”三项成果入选全国“十三五”十大农业科技标志性成果;引进培育院士团队5个、国家级团队13个。

《实施意见》提出,深圳要加快创新驱动,引领农业科技先行示范。其中,将重点开展分子育种、种质资源、智慧型农机与食品专用装备、食品安全与营养品质、预制菜、农业大数据、质量安全监管等现代农业基础前沿与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布局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探索建设现代农业装备研究平台,建立健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机制。

位于深圳龙岗区的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植物生物技术研究、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繁育、生产加工、营销服务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裁黄涛告诉记者,背靠深圳优渥的科技创新土壤,公司已逐步构建起了现代高效的商业研发育种体系,在国内外不同生态区建立了9个育种站,从事棉花、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工作。截至目前,公司已获得抗虫基因、耐旱、耐盐基因、抗除草剂基因等发明专利61项、PCT87项。

得益于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一批农业企业在深圳发展壮大。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现有198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1家、省级109家(含国家级11家),上市企业8家。据统计,2022年深圳全市198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2219.1484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有33家、30亿元以上的有16家、50亿元以上的有13家、百亿元以上的有5家。

持续优化资源嫁接

深圳作为主销区、发达地区、创新活跃地区,在技术、市场、标准、品牌、人才、开放等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如何将这些资源有效嫁接和植入现代农业?钟鑫表示,要充分把深圳与广东省、全国对接好,把企业与政府对接好,展现深圳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作为。

近年来,深圳着力打造“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技术服务、市场对接”协同推进机制,积极推进产销对接。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深圳新签粤港澳大湾区投资广西农业项目138个,总投资249.7亿元,建成供深农产品示范基地121个。通过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深圳已在28个省份建成市级菜篮子基地196个,年回运农产品250余万吨;深圳自研菜心在宁夏推广种植面积超10万亩,高耐盐碱水稻在喀什、东营等地推广种植面积超50万亩,带动对口合作地区170余万农户实现“双向奔赴”。

位于深圳宝安区的鑫荣懋果业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深圳农业的老字号,已深耕果业25年。“为保障水果新鲜,需要建立从枝头到餐桌的高效供应链流通体系。多年来,公司在持续拓展原产地合作渠道的同时,构建起全过程系统化、智能化供应链管控体系,不仅可跟踪记录产品的采购来源、物流进度、质量检验等关键环节信息,还可通过系统对全渠道提供销售优化支持。”鑫荣懋公司合规总监袁媛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全球近4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水果业务,并通过定植、收购、合作、参股等方式链接国内100多个水果种植基地。

深圳还以销定产,在供给侧推动基础上叠加需求侧拉动,推动实现农业产业基础高级化。2018年,深圳启动食品安全战略工程,推动建立供深食品标准体系,打造“圳品”标准。“‘圳品’是一套标准,一个品牌,更是一种导向。它以深圳这一主销区强劲的价格牵引力、庞大的市场带动力,为上游产业升级注入不竭动力。”钟鑫说,为支撑“圳品”二字,深圳现已建成国内首个全球食品安全标准与技术法规动态比对数据库,组建深圳标准促进会,累计发布500项供深食品标准体系、537项供深食品团体标准、663项4级评价文件。自2019年8月首批“圳品”上市以来,截至2023年5月,深圳已评价通过1235个“圳品”,产品辐射28个省137个市301个县538个基地,其中对口帮扶和协作地区“圳品”达229个。

探索“五链融合”路径

为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促进“科技链、产业链、民生供应链、质量监管链、资金链”五链融合,探索深圳特色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路径。

具体如何实施?据介绍,深圳将着力发挥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配套优势,在农业科技重点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攻关突破及转化应用;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建设一批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特色优势农业企业与产业集群;优化完善米袋子、菜篮子民生保供体系,建成一批高质量“农业企业+异地基地”产业载体,确保深圳重要食品物资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强化市场监管和标准体系建设,构建完善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创新高度城市化地区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利用模式,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设成高标准农田。

在深圳大鹏新区,深圳国际食品谷建设如火如荼。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鹏监管局局长曹华庆介绍,大鹏新区已成立产业空间保障利用工作专班,推进建设和提升一批高标准产业空间。目前,农业基因组学中心已开工建设,已引进河南大学深圳研究院、深圳市中农大前沿技术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深圳茶产业研究院、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中心深圳分中心,水木生长中国茶叶精质化项目、正欣精酿啤酒项目、深圳农科四季田园项目已落地。未来,深圳国际食品谷将着力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产业链创新体系,打造成为全球食品科技创新中心、食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食品产业金融汇聚中心。

“深圳虽是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但其在科技、市场、金融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并已形成一定的现代农业产业优势。”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党委书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德林表示,《实施意见》的发布,意味着深圳现代农业发展迈入了全新阶段,深圳需着眼于农业全产业链条价值提升,充分挖掘其内生动能,为我国农业发展探索一条具有示范效应的新路径。(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杨阳腾)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