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沿着“一带一路”卖全球

5月16日,第五届徐工国际客户节在徐州开幕。徐工集团全球客商将在近一周的活动中,见证工程机械的新产品、新技术,推进更多新成果、新合作。

大国重器沿着“一带一路”卖全球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3-05-18 10:1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5月18日电  5月16日,第五届徐工国际客户节在徐州开幕。徐工集团全球客商将在近一周的活动中,见证工程机械的新产品、新技术,推进更多新成果、新合作。

从“走出去”到“请进来”,徐工在30余年的国际化征程上,已跻身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前三强。特别是近10年来,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产品出口已覆盖沿线95%以上国家和地区,大国重器进一步卖向全球,书写江苏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精彩篇章。

开门迎宾,展现“中国制造”硬实力

此次盛会,徐工的十大类近30款新能源产品列队出击,展现高智能化、节能经济、低碳环保的创新成果。第一次来到徐州的中东客商Ahmed说:“这些产品体现了高端和绿色,亲眼所见很是震撼,未来一定会合作。”

国际客户节是徐工从“走出去”到“请进来”的新突破。2019年,第一届活动吸引全球300余名客户,曾创下海外终端客户单日签单近5亿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新冠疫情期间,徐工率先在行业内进行全球直播,设立16个海外分会场,将国际客户节搬到线上,受到客户欢迎。如今,活动再次回到线下,海外客商报名踊跃,原定3天的活动预计将延续至7天。乌兹别克斯坦新闻频道专程前来采访,通过国家级媒体展现中乌合作的重要成就。

“我们要开门迎宾,让大家亲身感受3年来徐工的变化、徐州的发展。”徐工机械副总裁、徐工机械进出口公司总经理刘建森介绍,3年来,徐工新拓展农机等领域,新产品不断更新,海外经销商发展到350多家,高质量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步。同样是这3年,徐工土方、起重、桩工、混凝土及路面机械五大支柱产业持续领跑行业,矿山、高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培育壮大,商用汽车加快产业突围,核心零部件产业更加自立自强,徐工连续两年位居全球行业前三,连续34年位居国内行业第一。

走向世界,深耕“一带一路”主战场

今年以来,徐工不断加快国际化步伐。年初,600余台设备迎春出海,批量出口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涵盖起重机、挖掘机、道路机械、高空作业平台等多种主力机型。此后,徐工相继亮相印度国际工程机械展、美国拉斯维加斯工程机械展、澳大利亚最大建筑工业博览会,用过硬产品持续闪耀国际舞台。

“激发新动能,必须向科技创新、智改数转、绿色转型、国际市场要发展动力,我们要在全面融入全球竞争中把中国工程机械产业的‘看家本领’练就得更强更过硬。”徐工集团、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东升说。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徐工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从卡塔尔世界杯主体育场建设到肯尼亚蒙内铁路施工,从泛亚铁路东南亚走廊项目到菲律宾炼油厂,徐工用“钢铁巨臂”撑起发展新天地。目前,徐工产品出口至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占徐工出口总金额的70%。2022年,徐工海外市场大幅增长,国际化收入占比超过30%;今年一季度,徐工国际化收入突破106亿元,创下单季度历史最高纪录,国际化收入占营收的45%。国际客户节期间,徐工随徐州市经贸代表团赴欧洲访问并开展招商推介,分别与德国、波兰、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的战略经销商签订贸易合作协议,签约金额3252.6万欧元。

双向奔赴,推广“徐工方案”赢赞誉

“我们合作近20年,这份友谊已经超越贸易。”活动现场,徐工印尼经销商、GMT集团总经理李德华分享自己和徐工的故事。多年来,父亲带着他跑市场,已在印尼拥有18个销售网点,成为徐工在海外的第二大经销商。疫情期间,两个集团的互帮互助在业内传为佳话。

推广公益项目,加强人文交流,一个个“徐工方案”赢得广泛赞誉。今年2月,土耳其发生地震,徐工土耳其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当天即调配50余台挖掘机、装载机等送往灾区投入救援,还为受灾民众累计提供超过3万份救助餐。“非洲水窖”,为非洲人民解决旱季吃水问题;“全球好机手”,为世界各国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徐工奖学金”,圆了全球学子的求学梦……

多年来,徐工不只是让产品“走出去”,还通过“研产供销服融”全价值链“出海”。今年,徐工在“一带一路”沿线多国陆续建设完成海外培训中心,充分利用大数据、5G技术,加快海外备件仓储供给速度,为全球客户提供及时便捷的服务。徐工机械总裁、党委副书记陆川表示,徐工将不断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转型升级,在全球赛道上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奋力奔跑。 (王岩 王盛)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