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作业、种养循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助力粮食增收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 高坤:我们做过统计,使用堆沤还田的土地每公顷节本增效450元以上。在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这里的工作人员常年进行着育种工作,通过模拟环境压力提升水稻耐盐碱性。

免耕作业、种养循环……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助力粮食增收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4-28 09: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黑土地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有“一两土二两油”的说法。吉林省黑土地位于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域,为了保护黑土地的肥力和潜力,春耕时节,当地大范围推广以秸秆覆盖还田、免耕作业的保护性耕作模式。

良机助力春耕 免耕耕作广泛推广

吉林省梨树县地处著名的黄金玉米带,这里大片的黑土地上覆盖着层层秸秆。泰丰农场负责人张五星正在用新型的免耕播种机播种玉米,有秸秆覆盖的情况下,一次进地就能完成侧深施肥、单粒播种、镇压覆土等作业。

为了减少反复进地作业对黑土地造成影响,当地还对免耕机进行改进,通过光电传感器实时监测落籽状态,提高落籽监测精度,同时实现精准施肥。

长春理工大学教师、智能免耕播种机技术负责人 杨宏伟:上面有一个示数器,根据拖拉机速度的快慢,在单位时间内它就是多或者少来施肥。

保护性耕作,作为既能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又能保护黑土地的一项重要技术,近年来在吉林省广泛推广。今年,当地春耕使用的免耕播种机已经达到了5万台,目前,当地仍在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农机具,构建结构更优、水平更高的全环节、全领域农机化。

“种养循环”模式 推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为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切实保护好黑土地,在吉林梨树,当地还开展了堆沤肥还田工作,构建“种养循环”发展机制,推动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的一处农田里,抛洒机将堆沤肥均匀抛洒在田地里。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 高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土壤pH降低0.3个单位。提升了耕地肥力又减少了化肥使用量。

目前梨树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张帅在当地经营着一家合作社,去年,他投资60万元购买了大型机械,为当地提供有机肥还田服务。

当地还田的有机肥来自县内的721个村屯粪污收集点,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100%,处理后的有机肥基本都能及时还田。

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 高坤:我们做过统计,使用堆沤还田的土地每公顷节本增效450元以上。

“三良”一体化 “盐碱地”变“良田”

打造黑土粮仓,盐碱地作为重要的耕地后备战略资源,利用潜力大。吉林省通过良田、良种、良法结合的方式,让盐碱地变成了高产田。

这几天,吉林大安的大片黑黝黝的土地开始进入泡田平整阶段。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通过技术改良,盐碱地变成了适宜耕种的良田

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高级工程师 刘淼:我们在机械化播撒磷石膏之后,通过泡田三到五天,再通过排水把土壤中的盐碱排到排水渠,这样就可以达到种植水稻的标准。

在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这里的工作人员常年进行着育种工作,通过模拟环境压力提升水稻耐盐碱性。上万份不同特性的杂交材料,专家们需要不断优中选优,往往要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培育出一个能在盐碱地高产的水稻品种。

中国科学院大安碱地生态试验站高级工程师 李景鹏:我们把它的耐盐碱性通过一种环境的压力提升上来了,现在我们基本上已经审定通过的是13个水稻品种,而且从产量上来讲,相对来说比较轻的盐碱地,可能产量已经能达到每亩1000斤左右。

除了良田改造、良种培育以外,当地还依托旱育密植、精准施肥、水分调控、适时收获等技术的加持,最大限度发挥良田的作用、助力良种的生长。(总台记者 陈烨炜 陈锋 张旭成 徐洋 裴洋)

(陈烨炜 陈锋 张旭成 徐洋 裴洋)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