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为“鸟类大熊猫”黑颈鹤北迁护航

这几天,在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些黑颈鹤抓住北迁之前的时光,悠闲地在湿地里觅食、休憩。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郑远见说,在黑颈鹤北迁高峰期,保护区管护局安排专人值守,加大巡护监测力度,对受伤黑颈鹤及时提供救助。

云南为“鸟类大熊猫”黑颈鹤北迁护航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3-04-04 09: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昆明电(记者林碧锋)3月以来,云贵高原气温逐渐回暖。这几天,在位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的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些黑颈鹤抓住北迁之前的时光,悠闲地在湿地里觅食、休憩。

黑颈鹤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国际公认的珍稀濒危动物,被称为“鸟类大熊猫”。大山包是中国黑颈鹤单位面积数量分布最多的保护区之一,也是黑颈鹤在云贵高原上重要的越冬栖息地和迁徙中转站。

每年10月底,黑颈鹤都会飞到大山包越冬,次年3月陆续北迁返回繁殖地。

据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最新监测,近期黑颈鹤陆续北迁,数量已从刚刚过去的越冬季稳定期的1900多只降至200多只。当地管护部门着力强化投食、巡护监测、救助等工作,为黑颈鹤北迁“保驾护航”。

大海子湿地是黑颈鹤在大山包保护区的主要越冬栖息地之一,也是鹤群较集中、密度最大的夜宿地、觅食地。进入北迁期以来,护鹤员加大投食力度,由平均1天1次增至1天2次。

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郑远见说,在黑颈鹤北迁高峰期,保护区管护局安排专人值守,加大巡护监测力度,对受伤黑颈鹤及时提供救助。

郑远见介绍说,从近两年监测结果看,大山包保护区的黑颈鹤种群数量逐年增加。“从家庭结构来看,我们发现黑颈鹤三口、四口之家比前几年更多。”

当地村民长久以来把黑颈鹤叫“雁鹅”,视为吉祥鸟。一批村民响应政府号召成为志愿护鹤员,37岁的邵聪学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开始护鹤的他,始终认为这是一件光荣的事。

“我们发自内心想把黑颈鹤保护好。”邵聪学说,“我随时观察它们有没有受伤,如果有就要及时送往管护中心进行救护。”

近年来,大山包保护区积极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食源基地建设等管护措施,推动保护区生态环境稳步改善。目前,湿地生态效益补偿项目实施面积已达1.1万亩,有效改善了黑颈鹤越冬栖息环境;建成黑颈鹤食源基地3750亩,为黑颈鹤提供充足食源。

让保护区管护局工作人员和当地村民们欣喜的是,近3年来,飞抵该保护区越冬栖息的黑颈鹤均保持在1500只以上,刚刚过去的越冬季高峰期达2260只,创造了保护区建立以来的最高纪录。

“黑颈鹤的迁徙跟天气、风速、风向都有关系,近期天气晴好,适合黑颈鹤长途飞行北迁。”保护区管护局工程师吴太平介绍,黑颈鹤“大部队”往年通常在3月中下旬完成北迁,少数幼鹤会多留一段时间,直至4月底或5月初。

吴太平说,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展湿地和草原修复工作,为下一个越冬季黑颈鹤到此营造更舒适的环境。

(林碧锋)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