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凌海:夫妻植树护林40年,荒山秃岭变绿洲"鹭岭"

刺槐、榆树、松树、桑树,满山遍野露出春的气息;白鹭、苍鹭、夜鹭、池鹭,在湛蓝的天空自由翱翔。站在山顶,眼望茂密的树林,田万贵、陆敏夫妇的脸上写满了自豪:“这辈子,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

辽宁凌海:夫妻植树护林40年,荒山秃岭变绿洲"鹭岭"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2023-04-04 09:3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刺槐、榆树、松树、桑树,满山遍野露出春的气息;白鹭、苍鹭、夜鹭、池鹭,在湛蓝的天空自由翱翔。近日,辽宁省凌海市翠岩镇前田屯村如画的景色生机盎然。

1982年,27岁的村民田万贵和23岁的妻子陆敏站在村里的荒山前,挥舞铁锹开始向一片荒芜挑战,从此就没有停下植树护林的脚步。40多年过去,青丝变白发,皱纹爬上脸,20多个品种、五六万株树木傲然挺立,2000多只鹭鸟见绿而来,从此,这个不为人知的荒山有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鹭岭”。

站在山顶,眼望茂密的树林,田万贵、陆敏夫妇的脸上写满了自豪:“这辈子,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

“刚承包那阵,山上一棵树都没有,我和老田就天天栽树,往山上背水,像伺候孩子一样,伺候每一棵小树。开春了,就到附近的林场买些树种子,一把一把地往山上撒。”陆敏回忆说,“第一年不绿,那就第二年再栽……那时候我俩就横下一条心,要和荒山干到底。”

每年开春时,因为怕天气干燥引发山火,田万贵夫妇每天要巡三四趟山。赶上下雨天,他们就要踩着泥泞的小路上山,查看新栽的树苗有没有被雨水冲坏。有一次,田万贵的脚扎进了荆条,由于伤口没有处理好,肿了一个多星期。

40多年的植树造林让曾经光秃秃的大山变得绿意盈盈,加上地处锦州锦凌水库建设核心区,如画的环境也吸引众多鹭鸟来此栖息繁衍。

在陆敏的记忆里,2000年前后冬去春来的时候,山上不知道从哪儿飞来几只大鸟,有全身纯白的,也有灰色的,“当时也不认识,让上学的儿子帮着一查,才发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从那以后一年比一年多,到现在得有2000只以上”。

因栖息着大批白鹭和苍鹭,2022年春天,田万贵夫妇辛勤耕耘40年的荒山被命名为“鹭岭”。成群结队的鹭鸟栖息在葱绿的树林内,形成了一幅独特的风景画,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凌海市翠岩镇镇长梁一说:“我们为游客建设了观鸟台、设立了鸟类科普标牌,进而让更多的人加入爱鸟、护鸟的队伍当中。生态环境的提升促进了旅游的发展,也为村民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致富路。”

据介绍,截至目前,锦州市森林覆盖率达18.1%,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栖息和繁衍环境。目前全市发现记录的野生鸟类共336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51种。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