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城口:绿色能源“照亮”乡村振兴路

初春时节,万物竞发,地处大巴山腹地的重庆市城口县处处显现着生机。光伏项目配套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地两用”;风电项目变成“风车花海”,打造文旅“网红打卡点”;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能源与农文旅深度融合,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绿色动能。

重庆城口:绿色能源“照亮”乡村振兴路

来源:新华网 2023-03-06 09: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重庆城口:绿色能源“照亮”乡村振兴路

初春时节,万物竞发,地处大巴山腹地的重庆市城口县处处显现着生机。在城口县海拔2500米的高山上,积雪尚未完全消融,中广核重庆城口咸宜光伏项目二期建设正酣。

上午10点,城口县咸宜镇村民冯家付正在焊接光伏支架,和他一起干活的还有周边乡镇上百名群众。项目建成后,15万块光伏板将熠熠生辉,成为带动共富的“阳光银行”。

城口曾是重庆市最偏远、最落后的县之一,被列入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城口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新动能。

“受高山台地地形限制,山下土地资源匮乏,咸宜镇、蓼子乡、鸡鸣乡3个乡镇的不少群众在山顶种植中药材,由于交通不便,乘车到半山腰后只能步行,往返需要8小时。”重庆市能源局派驻咸宜镇帮扶干部魏成亮说,打通到山顶的道路,曾是咸宜及周边乡镇群众梦寐以求的愿望。

咸宜新能源项目的开发给当地带来了发展良机,据魏成亮介绍,2022年4月,当地依托项目新修道路约20公里,方便了群众出行。

项目还带动群众增收。“村民在咸宜新能源项目做工一天有200元,一年下来收入六七万元,还方便照顾家里老小。”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事务中心派驻咸宜镇环流村第一书记秦旭说。

城口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典型高山峡谷和高山台地地形。在新能源项目建设中,当地尽可能利用好宝贵的土地资源,减小对生态的影响,更好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我们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生态环境,要求企业按‘新能源+农文旅’模式高标准进行咸宜新能源项目开发,努力打造‘新能源+高山特色种养+休闲观光旅游+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实现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魏成亮说。

光伏项目配套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地两用”;风电项目变成“风车花海”,打造文旅“网红打卡点”;城口大巴山新能源科普基地将于今年全面开建……

“产业兴则百业兴,要把无限的‘风光’资源变成蓬勃的‘风光’产业。”重庆市能源局局长王祖勋介绍,重庆市已规划建设城口大巴山新能源基地,近中期开发规模约50万千瓦,总投资约30亿元,年发电量约7.5亿千瓦时。

截至目前,城口已建、在建新能源项目规模达26万千瓦,总投资15亿元,吸纳本地务工人员近500人,新能源已成为城口绿色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下一步城口县将围绕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县,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力争全面建成“大巴山碳谷”。同时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能源与农文旅深度融合,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绿色动能。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