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开市一周年经受住市场检验 将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

官方信息显示,北交所12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共2021.97亿元,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值中位数为8.55亿元。“绿鞋机制”与公司回购发挥稳价作用,有97家上市公司采用“绿鞋机制”,同时26家上市公司积极采取回购稳价措施,为市场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北交所开市一周年经受住市场检验 将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

来源: 央广网
2022-11-24 07:3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央广网北京11月24日消息(记者 曹倩)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正式开市。开市一周年以来,北京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北交所”) 向市场交出的答卷,不仅仅是进入平稳运行的状态,更是为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开端。

11月21日,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提及,北交所开市交易一年来,证监会各项基础制度安排初步经受住了市场检验,上市公司中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公司占比超过八成,创新型中小企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对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层层递进的市场格局进一步形成。

针对易会满所述北交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一位市场人士向央广资本眼分析称:“北交所开市以来,聚集了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初步构建了一套契合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龙头撬动和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市场结构持续优化,市场生态明显改善,为‘主阵地’建设夯实了基础。 ”

总结来看,北交所开市以来,在市场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包括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形成良性投融资市场生态;创新型中小企业集聚,优质投资标的不断增加;有效发挥价值发现功能,为企业提供合理估值;市场化制度安排有效运转,经受住市场检验,以及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新三板市场生态明显改善。

市场形成良性投融资生态 优质投资标的不断增加

11月11日晚间,北交所发布融资融券细则,总体上与沪深市场“两融”业务保持一致,待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启动融资融券交易。同时,北交所发布北证50样本股名单,宣布于11月21日发布实时行情,以反映市场整体运行情况,提供投资标的和业绩比较基准。

北交所相关负责人在就融资融券业务规则答记者问时提及,融资融券是证券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也是国际证券市场中较为成熟的交易方式。投资者可以在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上涨时融资做多来放大收益,或在预测证券价格将要下跌时融券做空获取收益,还可以通过融券交易对冲持仓风险。交易所引入融资融券交易,有利于吸引增量资金,改变“单边市”状况,促进市场双向价格发现,进一步改善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

官方数据显示,迄今为止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6家,这些上市公司公开发行累计融资275.2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1亿元,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3.8倍。11月21日,北证50指数正式上线,首日收于1028.72点,上涨2.55%。

“(这些上市公司)符合中小企业按需合理融资的理念,股价走势也展现出较强韧性,股票较发行价平均上涨16.7%,未出现全市场‘大上大下’ 的情况。”市场分析人士表示,“此外,北证50指数显示,北交所成交规模基本符合中小市值股票的特点,开市以来日均成交10亿元,日均换手率近1%。投资者结构明显改善,市场合格投资者超520万户,超过580只公募基金入市,社保基金、保险资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均主动参与市场。”

而在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集聚效应下,北交所优质投资标的也不断增加。 市场人士表示,北交所聚焦服务“更早、更小、更新”,吸引了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业,扩大了资本市场的覆盖面。

官方信息显示,北交所12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共2021.97亿元,以中小企业为主,市值中位数为8.55亿元。

据市场人士分析,从创新属性看,北交所上市公司有5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2021年研发强度平均4.7% ,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从成长性看,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3% ,净利润同比增长21.3% ,近9成实现盈利。

“北交所一些标杆企业投资价值逐步显现,受到市场广泛关注,为投资者提供了优质多元的投资标的。”该市场人士表示。

企业得到更合理估值 市场化制度安排亦有效运转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北交所能有效发挥价值发现功能,为企业提供更合理的估值。

一位市场人士向央广资本眼分析称,北交所股价能够反映企业基本面、政策预期等信息,目前二级市场估值水平较为合理。数据层面,北交所整体市盈率22.2倍,与创业板(38.4倍)、科创板(47.6倍)初步形成估值梯度,符合北交所聚焦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也体现出中小企业自身估值变化的独立特点。

北交所基础制度体系初步构建完成,北交所立足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总体平移精选层各项制度,形成了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涵盖发行上市、交易、退市、持续监管、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制度安排,补足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短板。

市场人士认为,北交所建立了一系列市场化的基础制度安排,实践过程中上述制度安排有效运转,切实发挥了预期作用,具体来看:

一是实行多元化的询价、定价和配售机制,实现了发行价格由市场决定。北交所上市公司平均发行市盈率23.8倍,最高为90.4倍,最低为10.3倍,充分反映市场对企业价值的判断。

二是引入首日不设涨跌幅限制、其后交易日涨跌幅30%、中小股东所持股份全流通等促进均衡价格形成的机制,首日平均上涨31%,推动了多空双方充分博弈,实现了一二级市场平稳过渡。

三是“绿鞋机制”与公司回购发挥稳价作用,有97家上市公司采用“绿鞋机制”,同时26家上市公司积极采取回购稳价措施,为市场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北交所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将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

官方信息显示,今年以来,新三板挂牌公司共完成定向发行630次,融资金额合计188亿元,同比分别上升38%和12%;作为北交所“预备军”的创新层公司超过1700家,较北交所设立前增加了三分之一;一年来超过300家企业申报挂牌,同比增加了两倍。

“这意味着,开市以来北交所带动效应逐步显现,新三板市场生态明显改善。”针对上述数据,市场人士进一步分析称,在北交所的带动下,新三板市场融资功能明显增强,促进形成了适合中小企业、分层次分阶段的融资制度体系,这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中小企业挂牌上市的动力不断增强,形成了积极向上的良好市场氛围。

值得关注的是,在昨日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易会满曾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坚守初心使命,深化新三板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统筹推进投资端制度改革,丰富投资者类型,推动混合交易、融资融券等制度落地实施,提升市场流动性;完善债券、基金、资产证券化、指数等产品体系,进一步增强北交所市场功能和活力,以更大力度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对此,证监会相关人士向央广资本眼进一步表示,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建制度、不 干预、零容忍”的方针,持续深化新三板改革,努力办好北交所,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普惠金融发展之路。具体措施来看:

一是支持北交所高质量发展。推动北交所高质量扩容,走稳走好,促进投融资两端平衡,推动混合交易、融资融券等制度落地实施,提升市场流动性,不断完善债券、基金、资产证券化、指数等产品体系,持续完备市场功能。

二是促进新三板功能发挥。坚持新三板与北交所一体发展,用好新三板规范和培育功能,加强与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合作对接,辐射带动更广大的中小企业群体在北交所平台创新发展。

三是营造主阵地良好生态。主动加强与财政支持、产业扶持、税收优惠、司法保障等方面的对接,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汇聚各类资源要素,使全社会更加关注、更多参与、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央广资本眼)

(曹倩)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