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奔腾看中国 | 奋力绘就新时代淮河安澜人水共生新图景

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70多年来,我国治淮总投入9000多亿元,淮河流域建成各类水库6300余座,兴建加固各类堤防6.3万公里,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江河奔腾看中国 | 奋力绘就新时代淮河安澜人水共生新图景

来源:央视网    2022-10-04 14:27
来源: 央视网
2022-10-04 14: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淮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系统治理的大河。党的十八大以来,淮河流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进一步提高,幸福河湖建设成效显著。淮河正成为一条人水共生、生态优先、和谐发展的幸福之河。今天(10月4日)的《江河奔腾看中国》我们一起来看淮河。

淮河流域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党的十八大以来,淮河流域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治理”,扎实推动淮河保护与治理高质量发展。在淮河上游的河南,大别山革命老区引淮灌溉供水工程历时3年的建设,工程总量已经完成70%,预计明年年底峻工通水。这项投资50多亿元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届时将为淮河上游125万人口提供可靠稳定的水源。在淮河下游的江苏,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繁忙,该工程今年7月开工建设,设计行洪流量从现在的每秒2270立方米扩大到7000立方米。

中国工程院院士 河海大学教授 唐洪武: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淮河的下游入海这个尾闾, 完善流域的防洪减灾体系,同时,也为下一步我们淮河生态保护治理和沿淮地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一个更好的条件。

70多年来,我国治淮总投入9000多亿元,淮河流域建成各类水库6300余座,兴建加固各类堤防6.3万公里,淮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这十年,进一步治淮38项工程已开工建设36项,其中14项建设完成。如今,昔日水旱灾害频发的淮河,滋养着全国九分之一的人口、十分之一的耕地,贡献着全国六分之一的粮食产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淮河治理还更加注重人水和谐,千里淮河水清岸绿,河畅景美。通过增强淮河水源涵养能力,全流域建立河长制、湖长制,开展林业增绿增效行动,建设生态走廊,重塑水域岸线生态,打造美丽河湖。十年来,已建成幸福河湖1000多个,淮河流域水质常年保持在三类以上,淮河流域人水相亲、城水相融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山东临沂市民 孙警钛:带着老婆孩子来河边扎个帐篷,喝杯茶,看看河里漂亮的白鹭,看看这个美丽的天空,特别幸福。

新时代,新征程。淮河沿岸的人们将继续提升抗御自然灾害的水平,不断强化河湖管理,推动淮河流域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奋力绘就新时代淮河安澜、人水共生新图景。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