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竣工

“红轨”正线全长约800米,均为钢构高架线,磁浮列车采用2车编组,载客能力为座席32个、定员88人,最高设计运行速度为80公里每小时。相较于地铁,“红轨”造价更低,不仅适用于城市、景区、商务中心、特色小镇等常规环境,也适用于沿江、环湖、海边、高寒、荒漠等特殊环境。

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竣工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022-08-10 08:0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图为行驶中的“红轨”试验线列车。

新华社记者 胡晨欢摄

本报赣州8月9日电 (记者郑少忠、周欢)9日,国内首条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工程试验线——“红轨”,在江西兴国县正式竣工,并实现将稀土永磁磁浮技术与空轨技术结合,建成中低速、中低运量的新制式轨道交通系统。

“红轨”正线全长约800米,均为钢构高架线,磁浮列车采用2车编组,载客能力为座席32个、定员88人,最高设计运行速度为80公里每小时。试验线依托的新型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由江西理工大学于2014年首次提出并牵头研发,2021年由中国中铁下属企业承接该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建设工程,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相较于地铁,“红轨”造价更低,不仅适用于城市、景区、商务中心、特色小镇等常规环境,也适用于沿江、环湖、海边、高寒、荒漠等特殊环境。

(郑少忠、周欢)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