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种:小小种子,现代农业背后的“芯片”

来源:南方网    2022-06-18 08:04
来源: 南方网
2022-06-18 08:0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南方网讯 穗稻扑鼻香,大地遍金黄。眼下,全国各地夏粮收割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调度显示,截至目前,粮食主产区新麦收购量950万吨,进度明显快于上年,形成了购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而我国粮食的丰收,离不开自主研发的种子“芯片”和万千深扎基层、不辞劳苦的农民。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四川眉山考察调研时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

如果说芯片是现代工业的核心和灵魂,那么小小的种子便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在保护、抢救特色和珍稀种质资源过程中,有许多扎根基层、不辞劳苦的人。

广东省政协委员、东源县种子管理站站长李作伟,从事种子管理和农技推广服务超过40年。

他是种质资源收集领路人。2016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在广东省启动。李作伟跑遍东源县21个乡镇,上山下乡,奔走于田间地头,提前摸查,配合调查队员高效率地收集到有效种质资源198份,位居全省第一。

他奔走呼吁保护种质安全。2012年,李作伟和几名专家在田间调研时,首次在河源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濒危植物,有“植物大熊猫”之称的药用野生稻。自此之后,几百株药用野生稻常挂他的心间。每年不下十次的“探望”,忧心它们的生长情况,李作伟常与农户们沟通协调野生稻的保护,并履行政协委员的担当,提出《关于设立东源药用野生稻保护区》的提案,为这个水稻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争取一片自由生长的天地。

脚下有泥,头上有雨,李作伟四十年如一日,全心全意服务“三农”。

行走在全国各地田野土地间的“李作伟”们,是党在新时期培养起来、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是坚守在广袤土地上的“寻种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奔走在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路上,在日起日落之间让广大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我国农业现代化、保护粮食安全汇江成海。乡村正振兴,产业渐兴旺。

作者:唐莉娜 江海燕 李晨昱 农海燕 何雅柔 钱树友 梁就胜 贡丹 刘晓磊 何敏辉 张瑞霖

(唐莉娜 江海燕 李晨昱 农海燕 何雅柔 钱树友 梁就胜 贡丹 刘晓磊 何敏辉 张瑞霖)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