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能力"放榜" 广东北京江苏排名前三

临近岁末,各省份区域创新能力大考又到了“放榜”的时刻。12月11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在京发布。从综合指标排名来看,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

区域创新能力"放榜" 广东北京江苏排名前三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2021-12-15 09:2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临近岁末,各省份区域创新能力大考又到了“放榜”的时刻。12月11日,《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在京发布。从综合指标排名来看,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及京沪特大型城市,依然是创新能力领先地区,“C5”的优势凸显;山东、湖北、安徽齐头并进、相差无几,山东的领先优势在缩小;四川、陕西、湖南、重庆、福建及河南紧随其后;贵州、云南等西部地区追赶势头迅猛,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在科技部支持下,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已连续发布21年,是国内权威的区域发展评价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柳卸林表示,2021年排名上升的地区有10个,其中,吉林上升9位,进步明显,在东北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排名下降的地区有9个,其中,宁夏和青海均下降6位,西部地区转型依然面临困难。

排名领先区域强者恒强

2021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1位,已连续5年居全国首位。柳卸林说,从指标层次看,广东实力综合指标排名第1位;效率综合指标排名第3位;潜力综合指标排名第1位,较上年上升4位。

据了解,在基础指标上,广东省政府研发投入增长达到38.09%,国际论文数增长21.32%,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当量和每万人平均研究与试验发展全时人员当量分别增长5.31%和3.72%,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增加51家。“一系列数据表明,广东省注重基础研究,不断加强创新载体建设,创新生态不断优化,为创新能力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柳卸林说。

北京连续4年(2018~2021)屈居亚军。近年来,北京积极推动“三城一区”(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昌平未来科技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十三五”期间,北京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左右。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从2015年的13.8%提升至2019年的15.9%,累计获得国家科技奖奖项占全国30%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

排在第3位的江苏省,过去20年始终居全国前列,特别是2009~2016年连续8年排名首位,2017年以来江苏省排名稍有下滑,但总体仍然处于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达10.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5%,迈入10万亿俱乐部。

从基础指标看,江苏省的优势体现在总量指标上,少数指标增长明显。例如,政府研发投入增长8.3%,国际论文数增长14.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增长2.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增长2.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比重增长21.69%。过去5年,江苏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82%,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过3.2万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36.1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比重分别达到37.8%和46.5%,数字经济规模超过4万亿元。

在去年的榜单上,明星省份是安徽,今年则是综合排名上升9位的吉林,由去年的第28位跃升至第19位。该省上升幅度较大,主要是与技术引进、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大有关。

从基础数据看,吉林省在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等方面的部分指标大幅增长。比如,政府研发投入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内技术成交金额是上一年的4.2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外技术引进金额增长超过100多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增长超过14倍。总量指标的大幅跃升,进一步使得对应的效率指标、潜力指标均明显增长,进而提升相关指标排名。

重庆和辽宁排名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12位的重庆连续两年排名下降。主要原因是技术市场企业交易额(按流向)排名降幅较大,较上年下降15位。此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万名研发人员平均发明专利申请数、平均每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基金额等指标值和排名均有所下降。

吉林综合排名跃升至东北首位,而辽宁的综合排名则下降了3位。柳卸林表示,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过去几十年形成了路径依赖,当创新的逻辑发生变化时,传统工业思维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报告显示,辽宁企业创新维度的排名下降了8位。柳卸林表示,辽宁的企业研发人员、企业技术改造指标下滑明显。“从基础数据看,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万名研发人员平均发明专利申请数排名下降5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外部支出下降7位,企业研发人员比重下降6位,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甚至下降了9位。”

南北地区差距依然不小

柳卸林表示,从全国区域创新能力看,区域间绝对差距变大、相对差距缩小,协调发展面临挑战。除浙江外,广东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中部崛起的速度要快于东西部。2014年以来,南北的创新能力差距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多中心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多个创新集聚区,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津冀创新集聚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创新集聚区、以广东为中心的珠三角创新集聚区,以及以成都、重庆、武汉、西安为中心的区域性创新集聚区。

区域协同创新在稳步推进的同时,问题依然突出。其中,京津冀较上年有所好转,但仍处于较低水平;长三角稳步发展,差距在稳步缩小,一体化程度逐步提升;东三省成为同构性最相近的一个区域。

柳卸林总结说,此次的报告得出结论,区域创新范式在发生变化,制度创新、生态型创新的优势日益凸显,各地都在积极争取政策优势和制度开放。

从全国范围来看,东西部地区间差距在缩小,南北地区差距依然不小。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要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协调发展。而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地区间竞赛比拼的势头强劲,例如:上海、江苏加速数字化转型,浙江推进数字化改革,广东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同时柳卸林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区域创新格局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