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纠结英语口音问题?专家:学会用英语流利表达更重要!

近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以及南方周末三大机构联合发布《2021中国K12在线英语发展蓝皮书》。报告显示,有36%的受访家长对“英语发音”和“英语口音”两个概念分不清楚。

还在纠结英语口音问题?专家:学会用英语流利表达更重要!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1-04-07 10: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益普索中国(咨询)有限公司以及南方周末三大机构联合发布《2021中国K12在线英语发展蓝皮书》。报告显示,有36%的受访家长对“英语发音”和“英语口音”两个概念分不清楚。

具体来说,受访家长对英语发音是否存在统一的标准存在较大分歧;有27%的受访者认为英语发音和口音是一样的,而9%的家长持不确定的态度。

在《2021中国K12在线英语发展蓝皮书》发布会现场,来自中外知名学府的专家与教授也对此问题进行剖析,一致认为“英语发音和口音是两个概念。英语学习不应该过份纠结英语口音,用英语流利进行对话和表达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更为重要”。

口音并不等于发音,英语学习者不必纠结

前英国利兹大学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科负责人Martin Wedell在会上表示,“发音指的是理解不同音代表的意义,并且知道如何用嘴、舌、唇来清晰地发出这些音。口音指的是人们用不一样的方式发出、组合一门语言的音,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英语学习,没有所谓的唯一正确口音这一说。长期来看,如果在线英语学习者了解英语发音规则,但仍然带有汉语口音,也几乎不会妨碍其与其他说英语者的交流,” Martin Wedell教授补充道,“真正阻碍我们开口说英语的不是纯正的口音,也不是有限的词汇量,而是能够脱口而出的“英语语流”——由节奏、语调、句重音与弱式、音变和语感共同组成。”

前英国利兹大学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科负责人Martin Wedell

在传统的语言学研究领域,英语口音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个人层面。因为每个人因为发音器官不同,说话习惯不同啊,可能会有不同的发音习惯,所以有口音肯定是难免的。另一个是群体层面,因为地域、人群或者因为阶层等等成的一些口音的变化,人们会去关注它。

在语言学习方面,过去人们比较多的强调标准的口音,因为人们认为说一种标准的语言是没有口音的,但现在更主流的观点是“任何口音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不影响沟通就可以。”

达特茅斯学院的语言学专家Roberto Rey Agudo曾在《纽约时报》发表题为《人人都有口音》的观点评论文。在他看来,口音不过是一种受到地理、社会阶层、教育和第一语言等因素合力影响的说话方式。我有口音,你也有口音,人人都有口音。没有完美的、中立的、不带任何口音的英语或者任何一种语言。说某人没有口音就像说某人没有五官一样不可信。

Roberto Rey Agudo也表示,“英语是一种全球语言,有许多母语和非母语变种。在世界范围内,非母语的英语使用者人数是英语母语者的三倍。即使在拥有最多英语母语人口的美国,根据一项估计,也有近5000万人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口音本身就是衡量语言能力的浅层标准,在语言的世界里,就相当于通过外表来评判他人。相反,我们应该警惕我们的语言偏见,在形成判断之前学会更深入的倾听。”

英语学习贵在习得英语思维,准确流利表达

在中国主流问答平台知乎上有人提问,“中国人说英语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一位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博主Larry Wang这么回答:“中国人说英语最大的障碍是说的时候想太多。许多人在与外国人交流时,往往会担心太多,太紧张,觉得自己词汇量不够大,会犯语法错误,口音太重等等。英语发音和口音的标准,说到底不过是国外的标准。发音和口音,可以在不断的开口练习中不断完善。而且除了发音和口音,言之有物的表达更加重要。”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晔)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副院长,国家语委科研基地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朱晔认为,“在我们当今世界,其实说到英语也不是一个相同的发音,我们有各种各样的发音,包括我们中国人说英语,有一些中国特色的发音我们也是可以接受的。”

“目前,我们可能在一些特殊人群当中,比如说是一些专门的播音员、高级翻译方面,我们会比较多地强调语音的准确性。但是对于一般的人学英语,我们不强调口音或者说发音,而是说只要能够流利地表达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人家听的时候不会造成误解就可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