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新发展格局下“三农”工作的重要机遇

2020年岁末,在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交汇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如期在京召开。在全面脱贫接续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面对疫情、经济多重压力,领会好“三农”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好“三农”工作重点发展思路,落实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是推进乡村稳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把握好新发展格局下“三农”工作的重要机遇

来源:中国网 2021-01-05 11: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0年岁末,在我国即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交汇点,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如期在京召开。会议向全党全国发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信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仍然在农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在发展路线、改革创新、工作落实等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强调了新时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并指出在新发展格局下“三农”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全面脱贫接续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面对疫情、经济多重压力,领会好“三农”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握好“三农”工作重点发展思路,落实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是推进乡村稳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是发挥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的“压舱石”作用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农村工作的推进一直都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基础。农村发展机制的不断改革创新、农业发展格局的不断调整优化,是符合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规律的。尤其今年在疫情对国内国际经济造成巨大影响的条件下,我国坚持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了“十七年丰收”,为应对风险挑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会议提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在“十四五”时期,我国要继续发挥农业的基础性作用,坚守耕地红线,继续完善耕地保护制度,稳定农产品的高质量稳定生产。要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真正达到“藏粮于技”,为缓解耕地资源压力提供科技支撑。同时要进一步提升农民生产积极性,通过构建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金融保障等方面的配套补充,降低农业风险,缓解“谁来种地”的窘境。

二是利用好双循环格局下农业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当下,我国市场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国内市场不断扩大,内需大幅度提升、内需结构多重优化,农业农村释放出的内在潜力不断凸显。我国农村具有人口规模大、区域分布广泛、经济增长速度快、产业发展空间大等特点,农村需求潜力较大,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需求层次也在逐渐向多元化、中高档的新兴消费转型。农民的消费结构在不断优化,为国内需求市场的可持续运作提供坚实力量。

三是落实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年,也是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过渡期。从发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来看,“三农”的工作重心已发生历史性转移,即从过去“脱贫攻坚”迈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要抓住5年的过渡期,在脱贫攻坚成果总结基础上,对成效较强、稳定性较高、需求较持久的政策予以延续;针对返贫问题构建常态化的动态监测机制;同时对于异地搬迁群体要给予内生长效的扶持机制。但同时,也要及时转换视角与站位,针对政策的精准化向普惠制转变、资产的后期管护运营等方面进行适时调整;此外,还应该积极对标乡村振兴主要内容,以乡村产业模式创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持续优化、乡村建设等方面为核心深化改革。

(冯丹萌)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