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培育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提升“一区”高精尖产业能级,深入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承接好三大科学城创新效应外溢。强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带动作用,设立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推动“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

北京将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培育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2020-12-24 14: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人民网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鲍聪颖)12月24日下午,在北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科技创新专场上,北京市科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杨仁全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将坚持科技自立自强,紧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窗口期,以“数字智能技术—数字智能经济—数字智能社会—数字智能城市”为主线,充分发挥北京科技和人才优势,率先走出科技创新发展的新路子,更好支撑科技强国建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现更多“从0到1”突破。办好国家实验室,在生命科学、能源技术和信息安全科技攻关等方面充分发挥国家实验室力量。建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持续推进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建设。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升级版”。前瞻布局新一批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统筹布局“从0到1”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做强战略长板,力争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区块链、光电子、生物技术等领域持续占先;弥补关键短板,力争在高端芯片、基础元器件、关键设备、新材料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

二是推进“三城一区”融合发展,全力打造科创中心主平台。聚焦中关村科学城,提升基础研究和战略前沿高技术研发能力,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率先建成国际一流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推进大科学装置和交叉研究平台建成运行,形成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搞活未来科学城,深化央地合作,盘活存量空间资源,引进多元创新主体,推进“两谷一园”建设。提升“一区”高精尖产业能级,深入推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承接好三大科学城创新效应外溢。强化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带动作用,设立中关村科创金融试验区,推动“一区多园”统筹协同发展。

三是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培育形成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布局5G、大数据平台、车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推进应用场景“十百千工程”建设,鼓励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部署“数据、算力、算法”为核心的公共底层技术和中试平台,大力推进数字赋能实体经济,围绕智能制造、大健康和绿色智慧能源领域,构建新的万亿级产业集群。以布局城市全域应用场景为牵引,聚焦交通出行、教育医疗、城市治理、产业升级等方面,加强“三链”联动,建立安全可靠有韧性的产业创新体系。提高京津冀产业链和创新链协同水平,提升京津冀协同创新能级。

四是聚焦要素市场化配置,构建公平公正、资源获取便利化的创新生态。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强化在人才培养、引进、评价等方面改革创新,加快形成多层次创新人才梯队。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大企业领头羊作用,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企业,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发挥好中关村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试验田作用和“两区”政策优势,探索实施科技、产业、金融融合新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依托“三平台”等高端平台,构建国际科技合作和开放新机制。

(鲍聪颖)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