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将推4.0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

减审批、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十三五”期间,北京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大刀阔斧再造审批流程,让企业及百姓有目共睹。市政务服务局数据显示,本市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限压减比例均超过70%,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跑动次数减至0.21次。

北京将推4.0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0-12-23 08:1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原标题:北京将推4.0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

2021年底前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力争达到100项以上;再压缩进出口贸易整体通关时间,将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30小时以下和1.1小时以下……昨日,本市“回顾‘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优化营商环境专场召开,北京青年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本市即将发布4.0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再推277项改革措施,进一步攻克企业“痛点”及“难点”,提升北京营商环境。

审批简化

明年再优化超100项审批事项

自今年7月份开始,市发改委会同全市61个部门和单位、16个区,启动新一轮营商环境改革的研究。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本市4.0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近期便将向社会发布。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新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将再推277项改革措施,优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将成为重点内容。如围绕落实“证照分离”改革,本市还将大力推进“照后减证”和简化审批。据透露,2021年底前取消审批、改为备案或实行告知承诺的事项力争达到100项以上,自贸区力争达到150项。

减审批、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十三五”期间,北京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大刀阔斧再造审批流程,让企业及百姓有目共睹。如在办理建筑许可方面,14个审批部门的224项审批服务事项压减一半以上;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行政审批环节多、时间长、成本高等问题,三年多来本市在企业开办、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不动产登记、跨境贸易、纳税等领域共压减审批环节39个、压缩审批时间623天。

市政务服务局数据显示,本市政务服务事项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限压减比例均超过70%,市级行政许可事项平均跑动次数减至0.21次。本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共服务企业设定证明全部取消,清理规范银行设定证明19项和企业上市证明16项。另外,本市制定了告知承诺审批管理办法,在企业开办、工程建设、跨境贸易、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推进告知承诺改革,实现线下当场即办、线上半天办结。清查整改隐性壁垒200余项。

另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4.0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还将全面对标国际先进一流,如在纳税领域,将推行企业所得税(预缴)、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等5税种合并申报,实现增值税、消费税和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等合并申报,减少纳税申报次数4次。

在跨境贸易领域,则将进一步压缩进出口贸易整体通关时间,将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至30小时以下和1.1小时以下,较2017年压减70%以上,办理出口退税业务平均时间压减至6个工作日以内。另外,还将固化今年疫情期间海关便企查验措施,如继续实施预约、延时、下厂、入库等 “灵活查验”方式,允许企业采取委托或不到场等“无陪同查验”,减少企业货物搬倒和查验时间。

一网通办

明年市民在京买房可以网办手续

“一门”“一网”“一窗”“一次”……如何为企业群众进一步提供态度上暖心、渠道上集成、方式上便利、技术上智能的优质政务服务,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北京全面实行“不见面审批”,已建成覆盖市、区、乡街、村居四级的网上政务服务大厅,64个市级审批部门和16区全部上线,除涉密等特殊情况外,全部事项实现网上可办,82%的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公积金、社保等1000余项事项掌上可办。

2020年以来,全市大力推进区块链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应用,建设电子证照库,已完成41个部门、354类、1.12亿张电子证照汇聚,实现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65类电子证照线上直接调用,医师执业注册、机动车驾驶证期满换证等事项无需携带纸质版证件即可办理,平均减少申报材料40%。

近年来,本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推动政务服务创新,不断破解企业群众办事的痛点难点问题。在“北京通”APP、微信、支付宝、百度4个移动端渠道分别上线1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300余项涉企服务及办好一件事专题。在550余个实体大厅和银行网点提供180余项自助服务。实现138项事项“跨省通办”,178项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京津冀+雄安”四地网上通办。

据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以企业群众需要为出发点,本市明年将继续深化不动产登记便利化改革。2019年,北京市各不动产登记大厅设置综合窗口,一站式集成交易、税务、不动产登记部门业务,企业、群众房产过户登记已实现跑一次路、进一个门、交一套材料、一个环节、一天办结。

“明年起,北京市民在京买房,将逐步实现网上办理……”市规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下一步全市将继续深入推进“全程网办”登记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应用范围,同时提升不动产登记领域无纸化办公水平,将探索推广使用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电子合同、电子证明,进一步提升企业群众在该领域的政务服务体验。

融资纾困

明年认定千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如何进一步为企业融资纾困,促进资金融通,尤其是在今年疫情背景下,成为本市优化营商行动重点攻克的一大“痛点”。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疫情期间,为便利企业融资纾困,在市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全国首家首贷服务中心,28家金融机构进驻,通过共享工商、社保、医保等27个政府部门数据,为金融机构发放信用贷款提供信息支撑,截至目前通过审批金额达294亿元。同时,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还专门开设了中小微企业减免房租申请窗口。

“十三五”期间,本市深化了普惠金融服务对接机制,同130余家金融机构合作。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年撮合投融资额达80亿元以上,综合担保费率自2015年2.5%降至当前的1.8%。中小企业融资规模持续扩大,融资成本持续降低。截至今年10月末,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8万亿,同比增长14.4%。另外,加强对中小企业权益保护机制,保障中小企业合法权益。据悉,截至今年10月底,拖欠民营中小企业约1.5亿元无分歧欠款均已全部清偿。

融资纾困的同时,全市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支持,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实力。市经信局数据显示,今年本市给予4817家科技型小微企业3.16亿元的研发经费支持,并给国内、国外发明专利进行补贴和奖励共6800多万元。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为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加强中小企业梯队建设,明年计划新认定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向国家推荐新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同时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并通过上市培育、服务券支持等“专精特新”服务包,打造贴合中小企业特质的发展环境。

“下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改革还将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4.0版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将进一步支持企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 如率先实行医疗线上线下同类业务“同审批、同发证”;网络游戏实行“先上线、后备案”等审批方式。另外,对新业态新模式涉及的行政许可,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并向社会公开。

文/本报记者 林艳

(林艳)

【责任编辑:吴艳鹏】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