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丁从容 沈怡柔)
12月19日,2020中国·启东科技人才节暨国际经贸洽谈会在启东开幕。来自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顶尖人才,国内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以及国内知名中介机构代表齐聚启东,同商共话创新创业。启东市委书记李玲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由启东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杨中坚主持;启东市副市长高广军向现场嘉宾作了市情推介。
中共启东市委书记李玲致辞 丁从容摄
本届科技人才节暨国际经贸洽谈会延续“聚智聚资聚人才 创新创业创未来”主题。活动中,各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新冠疫情下的健康中国战略、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港区一体化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半导体产业发展趋势等作主旨演讲,为启东盘活科技创新资源、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签约仪式 丁从容摄
会上,共签约投资项目17个,总投资193亿元。其中产学研项目3个,人才项目3个,产业项目11个,包括高温气冷堆和快中子堆用核阀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锐见生物科技公司(启东)新药研发中心项目、广钢气体空分项目、鲲宝智能物流仓储项目等。
中共启东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杨中坚主持活动 丁从容摄
李玲在致辞时表示,未来,启东将全方位策应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区建设,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创新强市战略,打造以北沿江高铁站为核心的智创新城,加快建设G40健康生态走廊,北沿江人才科创走廊,全面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将全力把启东打造成智慧创造的“试验田”、高端产业的“首选地”、创新资源的“蓄水池”。
据了解,近年来,启东整合优良的资源禀赋,通过政策引导、平台搭建、产学研合作等方式,加快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积极跑好对接浦东“第一棒”,全力融入长三角产业“生态圈”。2019年,启东在全国科技创新县市百强榜上位居13名,在南通各县市中排名第一。2020年,启东在第二十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前 100名中位列18名,领跑南通各县市。
活动现场,启东市副市长高广军通过大屏互动分享方式,向嘉宾展示启东 丁从容摄
高广军认为,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向融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据他介绍,启东健全创新政策体系,完善了科技攻关、科技奖评选、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奖励等实施办法,持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2019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75%。同时,聚焦海工装备、生命健康、精密机械、节能环保等关键领域,组织承担省级以上科技创新项目,立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6个,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和重点产品。目前,启东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28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2%。
同时,启东充分发挥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建立产学研长效机制。上海交大、上海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3所高校联合共建国家技术转移联盟(上海)启东工作站,上海大学、上海海洋大学等10所高校在启设立了技术转移机构,尚华启东生物科创中心、上海张江协同创新研究院启东分院等平台加快推进。此外,北大生科华东产研院累计落地项目13个,北京离岸孵化器累计入驻孵化项目54个。截至目前,已建成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家,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家,院士工作站7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研究生工作站31家,南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9家。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高广军表示,启东高度重视人才资源,并持续深入实施“东疆英才计划”、对接上海招才引智“333”工程、“百千万人才集聚工程”等人才工程。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启东创新出台“人才新政4.0版”,内容涵盖招才引智资助、人才培育、企业创新奖励等各方面,有效破解了引人留才难题,充分激发了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今年以来,先后引进各类创新创业人才275名,其中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43名,新增入选省“双创人才”15名。
会上,启东对2020年东疆英才计划、杰出人才成就奖、高技能人才贡献奖等获得者分别进行了表彰。
记者了解到,启东放眼长三角集聚优势,着力下好一体化进程“先手棋”。今年,面对疫情影响,启东市仍保持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0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2亿元,持续保持江苏省内前10位次。经济各项指标持续向好,增幅均位列南通第一位;高新技术产业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位列南通第二位。产业聚合,资源聚集,人才聚拢,启东持续擦亮科技人才节这一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双收官”,为奋力建设“强富美高”新启东奠定了夯实基础。 (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