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扶贫结硕果 乡村振兴再出发

“4·18湖北重启 ‘抖’来助力”大型直播带货活动,农业农村部挂职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岩(左一)走进直播间,向网友推介恩施土特产。三年来,扶贫联络组积极打造恩施州特色农产品品牌,协助恩施州成功申报“恩施硒茶”“恩施土豆”“咸丰唐崖茶”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恩施州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定点扶贫结硕果 乡村振兴再出发

来源: 湖北日报
2020-11-25 11:5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18湖北重启 ‘抖’来助力”大型直播带货活动,农业农村部挂职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岩(左一)走进直播间,向网友推介恩施土特产。

咸丰县小村乡田坝村,苗族女孩白菊(右)在自家的茶园里陪母亲杨翠华采摘春茶。小村乡是恩施州的重点产茶乡,茶叶面积达4万多亩,人均茶叶收入超过1万元。 (李维君 摄)

陶传江(右二)与农业农村部农药检定所领导专家一起,在恩施市新塘乡泰山庙,调查黄连种植基地病虫害发生情况。

农业农村部第十二批扶贫联络组,为恩施募集大批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疫物资。

农业农村部第十二批扶贫联络组全体成员在恩施市龙凤坝镇龙马村。

1986年,农业农村部开始定点帮扶恩施州。34年来,农业农村部先后向恩施输送26批126名优秀挂职干部,共支持恩施州农业项目400余个,总投资近50亿元,茶叶、土豆、蔬菜、药材、畜产品等山区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深化调整,农业发展质效全面提升。2019年,恩施州整体脱贫摘帽。

2018年4月26日,农业农村部在恩施州召开了定点扶贫座谈会,部长韩长赋作出“不脱贫不脱钩,脱了贫不摘钩,脱了贫也帮扶”的庄严承诺。农业农村部第十二批扶贫联络组(以下简称联络组)同一天来到恩施。

这三年,是脱贫攻坚冲刺的收官阶段,也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联络组6名成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恩施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道,抗贫抗疫抗洪,用心血和汗水推动恩施州扶贫特色产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来了就是恩施人

今年4月18日,恩施州直播带货专场在抖音平台举行,农业农村部挂职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李岩走进直播间。

“恩施玉露、来凤藤茶、富硒大米、恩施蜂蜜……”连续11小时直播,李岩如数家珍,向广大网友推介各种恩施特产。现场,他还与著名歌手杨坤连线,为产品销售摇旗呐喊。吸引百余万网友观看,下单额超过300万元。

为助推恩施全面复工复产,李岩连续5次走进直播间,开启“州长带货”模式,一场场直播让网友大呼“过瘾”,不断为恩施农产品点赞刷单。

疫情发生后,联络组迅速发动国内外多方力量,为恩施捐赠大批口罩、防护服、手套、护目镜、消毒液等防疫物资。2月,李岩协调30吨消毒液运抵恩施, 陶传江和植保(中国)协会的同事从海外抢购了18488只医用外科专业口罩,为了快速运回恩施,协调驻外使馆、海关、物流公司、慈善总会。

助力疫后重振,李岩、杜建斌、连庆三人化身“带货人”,先后七次参加“县市长请您喝春茶”“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湖北重启 ‘抖’来助力”“湖北优煊 ‘抖’来下单”“一红一绿 香飘世界”等直播活动,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近2000万元。

这份感情,源于内心的真挚流露。从2018年4月26日走下飞机的那一刻起,李岩、陶传江、杜建斌、连庆、刘福江、王斯烈等6名联络组成员便贴上了“恩施人”的标签:把恩施当家乡,把贫困户当亲人。

正值战疫关键时刻,李岩的岳母在北京去世,他含泪在恩施坚守;挂任恩施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的陶传江,迅速投身特色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充分发动老师、同学、朋友、家人,一起助力脱贫攻坚;挂职来凤县副县长的杜建斌,在调研中药材基地的路上跌下石坎,两臂被荆棘挂的鲜血直流,却毫不在意;挂职咸丰县政府副县长的连庆克服晕车困难,奔波在崎岖的山路上;挂职咸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的王斯烈为了安心扶贫,将老婆孩子送回了东北老家;挂任来凤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的刘福江,无法照顾老婆和刚出生的孩子……

舍小家为大家,面对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6人毫无怨言,每天加班加点,用脚步丈量着脱贫的距离。他们用真心扶真贫,讲奉献讲作为,用实际行动落实农业农村部党组提出的“思想入位、工作入位、感情入位”的要求和农业农村部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安排部署。

合力“酿制”甜蜜事业

今年5月23日,周六。联络组组长李岩来到来凤尚风寨种蜂繁育基地调研,发现有8名主播正在直播卖蜂蜜、蜂王。

在她们旁边,10多名工人正在将蜂王装进一个个长方形的“盒子”里,每个边各有2个透气孔。“这是专业的‘王笼’,每个只能放一只蜂王。”工作人员介绍,盒子中还会放入6-15只陪嫁蜂,在邮寄路途中饲喂蜂王,保证蜂王的存活率。

“今年虽然遭受了疫情,但产品供不应求。”尚风寨负责人姚俊坦言,在联络组和中国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蜂王培育取得了显著效果,今年仅蜂王销售就达到了数百万元,成为产业新的增长点。

据介绍,蜂王培育从选育良种开始,在众多蜂群中挑选具有突出优点的蜂群作为种群,再从种群中挑出小幼虫,人工培育成蜂王。

如今,蜂蜜产业已成为恩施州新的“甜蜜”产业。它的成型和发展,得益于联络组的到来。

抵达恩施后,联络组针对恩施实际情况,认真研究了产业发展。在走访了多个乡镇后,看中了蜂蜜产业。

恩施州具有悠久的养蜂传统,绵延的武陵山漫山的野花为中蜂提供了丰富的蜜源。养蜂不占耕地,不需要多少劳动力,致富快,当年见效,具有发展绿色产业的基础。

不过,当地蜂农仍以传统土法饲养中蜂,产量忽高忽低,质量参差不齐,大多都零零散散地卖给了过路的游客,或者自用送人,没有加工、没有质控,更没有规模。

联络组决定在中蜂产业上寻找突破口,打造一个产业样板。

联络组请来了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的专家团队,对全州蜂产业现状全面调查摸底;从顶层设计入手,组织编制了《恩施州蜂业发展规划(2019-2023年)》,合理布局,科学制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路径。推动成立了恩施州中蜂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州蜂产业协会,提升产业的组织化程度。

在农业农村部的支持下,来凤获得了300万元中蜂养殖专项经费,返乡创业者姚俊建成了覆盖武陵山区的中蜂良种繁育基地,建立了标准化的蜂蜜加工共享车间,年加工能力达到1600吨,可以带动周边8个乡镇养蜂。在他们的努力下,原蜜贴上了规范的标签,通过了SC认证,拿到了进军超市、电商平台的“准入证”。

为了推动中蜂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联络组组织制定了恩施州蜂产品的地方标准,注册“恩施山花蜜”品牌商标,起草《中蜂保护区的指导意见》。

农户们看到了养殖中蜂的美好前景,纷纷加入进来。来凤县尚风寨养蜂合作社技术培训班异常火爆,种蜂销售势头空前,一大批养蜂能手脱颖而出。养殖规模从不足2万群发展到4万多群。恩施蜂蜜走出大山,远销多个大中城市,逐渐被全国消费者认可。今年9月,全州中蜂养殖现场会在来凤召开。

“今年蜂群产量翻了一番,多收了2万元。”尚风寨种蜂繁育基地的一位老蜂农高兴地说,“养了一辈子蜂,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有信心。”

推动来凤藤茶浴火重生

今年10月,来凤金祈藤茶有限公司的牙膏生产线产出第一盒藤茶牙膏,宣告藤茶深加工迈出了突破性一步,杜建斌也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作为主导产业,来凤县藤茶种植面积最高峰接近10万亩,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一半,拥有全国最大的藤茶种植和加工基地,年产量最高达3000吨左右。但随着茶叶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到来凤后,杜建斌把纾解藤茶产业困境当做自己的头等大事,经过深入调研分析,发现全县藤茶加工企业近30家,规模普遍偏小,产品销售定位不清晰。产品开发普遍以初级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增值少。

他和联络组提出了生产标准化、差异化市场营销的新发展思路。即在生产加工上,全面提升藤茶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的标准化程度,做到全程标准化生产;在销售上,改变长期以来与传统茶叶争夺市场的思路,突出藤茶药食兼用的特点,充分挖掘藤茶健康功效,走差异化发展新路子。

杜建斌和刘福江请来了行业专家,规范藤茶采摘、加工、包装等各个环节,建立来凤藤茶质量标准体系;争取农业农村部政策扶持,建立了藤茶质量可追溯系统;搭建来凤县藤茶交易平台,撮合交易,为采购商提供可信赖的交易渠道。

来凤藤茶协会负责人表示,通过专家评定产品等级和指导价,借助公开平台交易,让经销商和消费者吃了定心丸,形成了优质优价机制,不仅规范了市场,也激励加工厂提升茶叶加工质量。

联络组还组织藤茶企业参加中国茶博会等展会10余次,推动国家发改委在消费扶贫倡议中把来凤藤茶作为重点产品予以推介。支持企业在抖音、今日头条等平台上推介藤茶,特别是今年疫情期间,通过直播带货销售藤茶100多万元。利用农业农村部平台优势,协调贵州茶叶交易所上线藤茶交易,与百姓健康大舞台建立销售渠道战略合作。

经过三年努力,来凤藤茶产业重新走上了稳步发展之路。截至9月底,全县藤茶销售量达20万斤、销售额5000多万元,藤茶产业实现逆势上扬。

破解“华中药库”生产难题

走进中国黄连第一镇——利川市建南镇,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的黄连。据统计,该镇黄连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

在大道角村,村民黄学豪兴奋地指着一亩试验田说:“今年用上了中药材专用的新药,家里种的几亩黄连没有出现死亡等问题,产量要提高一大截,品质也好很多,能多收入一两万块钱。”

近几年,黄连、大黄等中药材病虫害日趋严重,他和村民们凭借经验打农药,效果往往不好,也对产品质量安全带来潜在风险。

恩施州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品种达2258种,享有 “植物王国”和“华中药库”的美誉。其中,木本、草本等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40万亩,是全省最大的中药材基地、全国九大商品药材供应基地之一。

中药材的病虫害问题,引起了陶传江的高度重视。他发现,这么多年我国仅在10多种药用植物中有登记农药产品。

为解决这一问题,陶传江马上向农业农村部汇报,得到种植业司和农药检定所高度重视和全力支持。一批批顶尖专家来了,专项经费到了,龙头企业行动了。病虫害调查研究、绿色药剂研制、登记试验、示范推广、风险评估紧张有序地展开。两年时间,5个农药产品在19种中药材上登记申请陆续获批,为全国中药材用药登记开了先河、成为典范。

据悉,5个农药产品重点在恩施及周边地区开展黄连、大黄、百合等中药材病虫害防治试验示范,现已试验示范1000多亩、参与种植户3000多户,推广面积达1万多亩,挽回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助力“唐崖”茶走向世界

今年4月29日,咸丰唐崖茶市正式开市。一排排崭新的门面,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品牌,掀开了咸丰茶叶交易的新帷幕。

咸丰是产茶大县,茶叶种植面积27.4万亩,但一直没有专业的茶叶购销交易市场。

“每天翻山越岭,辗转在大山之间,遇到雨雪冰灾,心都提到嗓子上了。”一位浙江茶商感叹,有了唐崖茶市,农户、合作社和茶商就有了集中交易的地方,不但价格公开透明,而且可以货比三家,各大品牌比拼茶艺,提升了咸丰茶叶的知名度。

唐崖茶市的开设,农业农村部挂职干部连庆和王斯烈发挥了重大作用。2018年,联络组调研发现,该县茶叶产量虽大,但存在技术不高、销售不畅、品牌不响等问题,需要提档升级。

为了进一步扩大销路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王斯烈组织县内茶叶协会、8家茶企代表赴安徽等地考察,与芜湖茶叶批发市场开展深度合作。连庆多方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召开茶企动员会、协调当地市政消防城建等部门审批、督导工程建设进度等,最终推动了咸丰唐崖茶市落地,吸引了近40家大大小小的茶叶企业进驻。今年疫情和春茶产销的关键时期,联络组会同东西部扶贫协作杭州市余杭区整合项目资金,帮助咸丰开通了到浙江的茶叶运输专线,累计销售春茶200余吨,货值过亿元。

在农业农村部和联络组的大力支持下,“唐崖茶”成功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唐崖红”“唐崖乌龙茶”等30余款产品先后荣获各类交易会金奖、畅销产品奖等,“唐崖”品牌价值达到2亿元,美誉度进一步显现。

为提升茶叶质量,为品牌和市场保驾护航,农业农村部安排了茶叶生产关键技术升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和茶树育繁推一体化等一批支持项目,提升了全县茶叶产业链均衡发展水平。

连庆和王斯烈邀请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中国农科院茶叶所、湖北农科院果茶所、恩施州农科院等科研单位的茶叶专家,在咸丰进行茶叶品种选育与改良、新技术应用推广、生产加工规程和“唐崖茶”标准的制修订等,3年累计培训茶叶技术人员和经营主体带头人1000多人次、茶农年均超过6000人次,打造了县乡村三级联动的技术指导服务队伍。

通过努力,咸丰茶叶总产值从2016年的11.7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15亿元,远超县内其它主导产业同期规模增长水平。茶叶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2.8万户近9万人,茶叶亩平均带动增收6700余元。

帮扶成效

三年来,扶贫联络组为恩施州协调农业项目100余个,总资金超过6亿元。

三年来,扶贫联络组组织开展农药技术培训108期,培训各类涉农技术人才5570人;邀请140余批次760余人次技术专家到恩施实地调研指导。

三年来,扶贫联络组搭建产销对接平台,组织参加产销对接活动30余场次,现场销售及签约订单总金额超30亿元。

三年来,扶贫联络组积极打造恩施州特色农产品品牌,协助恩施州成功申报“恩施硒茶”“恩施土豆”“咸丰唐崖茶”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恩施州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

三年来,扶贫联络组积极引进国内龙头企业带动全产业链发展,顺丰集团与恩施州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投资28亿元的红太阳集团富硒农产品产业园项目落户恩施。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