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团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在内蒙古大面积产业化示范推广(图)

天业农业技术人员入驻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科研中心实验室,协助完成土壤,水稻种植及溯源各环节大数据库的建立和编码工作。”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让扎赉特旗走上了一条新型节水增粮增收的路子,为大面积种植水稻提供了全新的种植思路。

新疆兵团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在内蒙古大面积产业化示范推广(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10-21 19:1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疆兵团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在内蒙古大面积产业化示范推广(图)

  天业农业技术人员入驻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科研中心实验室,协助完成土壤,水稻种植及溯源各环节大数据库的建立和编码工作。 张有军 摄

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21日电 (戚亚平 张有军)“天业技术人员的加入使园区建设更顺利。他们工作认真负责,利用掌上产业园APP发布各类技术方案,积极主动给用户提供技术指导,及时准确向园区反馈周工作情况,科学采集梳理田间数据,不仅带来了好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模式,也进一步推动了膜下滴灌技术在内蒙古的数字化进程。”接受采访时,内蒙古扎赉特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许慧敏如是说。

自今年4月1日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所属天业集团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肖娟等3名农业技术人员入驻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科研中心实验室,协助完成土壤,水稻种植及溯源各环节大数据库的建立和编码工作。半年时间里,他们在产业园60万亩耕地上共采集100个样点、1000个数据指标,完成线上推送测土配方施肥方案100份,并及时发布指导当地农民科学种植、精准施肥。

科学采集梳理田间数据。 张有军 摄

科学采集梳理田间数据。 张有军 摄

如今,在内蒙古扎赉特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示范区中,各类大田物联感知监控及空天地一体化遥感设备全部正常运行,各项数据实时回传“智慧大脑”和云平台形成产业园大数据集群指导当地农业生产。

2016年,扎赉特旗引进了由天业首创的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试验种植200亩水稻获得成功,当年实现亩产500公斤,亩纯效益800元至1000元。到目前,扎赉特旗已在12万亩水稻地采用天业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已在内蒙古大面积示范推广。 张有军 摄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已在内蒙古大面积示范推广。 张有军 摄

“玉米的投入,水稻的收入。”扎赉特旗五道河子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文义这样评价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今年他的合作社种了膜下滴灌水稻4000亩。“传统水稻种植技术需要育秧、泡田等多道工序,生产成本高。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省去了育秧、插秧等很多环节,全程机械化,去年出米量比传统水稻每亩高许多。”

膜下滴灌水稻栽培技术的推广,让扎赉特旗走上了一条新型节水增粮增收的路子,为大面积种植水稻提供了全新的种植思路。据悉,扎赉特旗正整合高标准农田、农业开发、节水增粮等农田水利项目,未来水稻产业将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完)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