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经济学人》报道,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上市在美国企业数量越来越少,它们选择等待时间更长久一些。创业者和风险投资者有两大吐槽。首先,他们觉得首次公开募股(IPO)是敲竹杠。其次,他们认为企业面临的外部审查可能会令人不安。现在,会有一批科技企业有望上市,包括房屋租赁企业爱彼迎和数据分析机构帕兰提尔。除了IPO外,上市有两种替代方式:直接上市和空白支票公司。一些公司计划使用其中一种来实现上市。这种对传统IPO市场的颠覆是有风险的,但是却大受欢迎。然而,从长远来看,靠这种方式上市的企业将无法逃脱外界对其商业模式的残酷审视。
企业上市数量的减少令人震惊。在2000年之前的25年里,平均每年有282家企业上市,但自2001年以来,平均每年只有115家上市,这使得经济更加不透明,也让普通民众无法投资年轻企业。根本原因是权力平衡向企业倾斜。科技初创公司往往资产轻,所需资金较少,而风投行业发展壮大,可以提供资金的时间更长。因此,创业企业可以推迟上市。亚马逊于1997年上市,当时才创立了三年,但现在这一类上市企业只有11家。目前有225家独角兽企业没有上市,据信总估值为6600亿美元。
如果企业没有人收购,最终还是要上市。员工想要出售手中的股票,风险投资人坐拥膨胀的投资组合,需要向投资者返还现金。这些创业企业上市的推动力在2019年开始出现,重获动力。除了爱彼迎和帕兰提尔,还有很多其它企业有上市计划。在中国,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金服等明星企业也正准备上市。这次疫情引发了更多关于数字经济的讨论——沃尔玛刚刚公布电子商务销售额飙升的业绩。央行的财政刺激措施激励金融市场。在美国,人们对IPO之外的其它上市方式感到兴奋。
在有企业上市时,华尔街的银行充当企业 和投资者之间的中间人来谈判价格,这个过程令人筋疲力尽而且耗费巨大。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对银行经理们要盘问好几个月,银行收取收益的4-7%的费用,有时为了取悦投资基金的客户,会以非常低的价格出售企业的股票,这些客户在交易第一天就能迅速获利。摩根士丹利的迈克尔•莫布森估计,在过去的十年里,因为这种上市方式,上市企业损失了430亿美元。根据风险投资家比尔·格利的说法,“你听到的那一声巨响,是钱从你口袋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