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花开新边疆】“国家的孩子”扎根草原60年 见证绿色家园的变与不变

牧民其日麦拉图家的14000亩草场,恢复了水草丰美的景象,成群的牛羊散落其间,草原上的绿色美景绵延不绝。新华网记者 焦鹏摄  其日麦拉图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海拉图嘎查的牧民,这个皮肤黝黑的蒙古族汉子和当地其他牧民别无二致,但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国家的孩子”。

【幸福花开新边疆】“国家的孩子”扎根草原60年 见证绿色家园的变与不变

来源:新华网 2020-08-04 12:4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网呼伦贝尔8月3日电(曹桢)7月下旬以来,几场雨水结束了呼伦贝尔持续了一夏的旱情。牧民其日麦拉图家的14000亩草场,恢复了水草丰美的景象,成群的牛羊散落其间,草原上的绿色美景绵延不绝。

8月2日,其日麦拉图家的几头牛在草场上吃草。新华网记者 焦鹏摄

8月2日,其日麦拉图在介绍自家牲畜牧养情况。新华网记者 焦鹏摄

其日麦拉图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海拉图嘎查的牧民,这个皮肤黝黑的蒙古族汉子和当地其他牧民别无二致,但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国家的孩子”。

1959年末,来自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3000多名孤儿被接到内蒙古大草原,由牧区牧民抚养,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的孩子”,其日麦拉图就是其中之一。

1961年初夏,其日麦拉图在养父的牛车上颠簸了一天,从海拉尔市幼儿园来到了陈巴尔虎旗海拉图嘎查,从此在草原扎下了根。海拉图嘎查地处中俄边境,是一个传统的纯牧业地区。草原是牧民世代生息的家园,骑马放牧是草原牧民的必备技能。刚满4岁,其日麦拉图就被父亲扶上马背,初中毕业后接过父亲的套马杆,成了真正的牧民。

8月2日,其日麦拉图在自家草场查看骆驼的喂养情况。新华网记者 焦鹏摄

“山水草木都有灵魂,要爱护自然,要爱护长生天赋予我们的一切。”父亲从小给予的教诲,其日麦拉图一直铭记在心,并且付诸行动。

1987年,其日麦拉图加入党组织,1995年起连续八年担任海拉图嘎査书记。八年间,其日麦拉图为守护草原不被风沙侵蚀,带领嘎查牧民在中俄边境线上种下一片杨树林,为草原拉起一道防风固沙的有力防线。如今,那里已长成一片繁盛的林地,也成了广袤草原上一处美丽的风景。

在其日麦拉图眼里,60年来,哺育自己的这片草原一如从前丰美,但牧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曹桢)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