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问一号如何拍下“地月同框”?专家解读来了

今天是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离开地球的第6天,距离地球已超百万公里。在基于地面无线电导航实现精确定位的基础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团队给探测器配备了光学导航敏感器,并对深空探测相关光学导航方法进行工程验证。

天问一号如何拍下“地月同框”?专家解读来了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0-07-29 10:4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2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今天是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离开地球的第6天,距离地球已超百万公里。7月28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一张照片,这是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上的光学导航敏感器7月27日在离地球120万公里处拍摄的,以此向地月家园说再见。

在这幅黑白合影图像中,地球与月球一大一小,均呈新月状,在茫茫宇宙中相互陪伴。“地月”同框,一大一小像极了两个笑脸。

不少网友疑惑为何照片中的地球也是月牙形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探测器研制专家告诉记者,这其实是阳光照射角度的问题,照射的正面有光,背面则是暗面,简单来说就是:亮亮的月牙是白天,黑色阴影的地方是晚上。

“探测器在太空中,就像轮船航行在茫茫大海上,不同的是飞离地球后没有卫星导航系统指引。”八院专家说,与传统的无线电导航不同,光学自主导航可以通过图像目标识别和特征提取,完成位置、速度等导航信息的获取。这也是支撑我国未来进一步走向宇宙更远空间的重要技术之一。

在基于地面无线电导航实现精确定位的基础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团队给探测器配备了光学导航敏感器,并对深空探测相关光学导航方法进行工程验证。这个光学导航敏感器安装在探测器上,可以在飞近火星的过程中通过对火星成像,利用火星图像计算火星的形心位置和视半径大小,结合估计算法获取探测器相对于火星的实时位置和速度信息。此次地月成像即由光学导航敏感器自主曝光拍摄完成。

“光学导航敏感器就好比探测器的‘眼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控制所光学导航专家打了个比方,“有了这双明亮的‘眼睛’,探测器也就有了自主能力,可以自己看着飞向目的地。”

探测器在飞近火星的过程,八院研制团队将装有长焦镜头的导航敏感器当作一只“千里眼”,最远可以在1000万公里的距离识别火星,还能自主适应火星从点目标到面目标、从弱目标到强目标的火星图像提取,从而实现即使没有外部导航信息,也能够在深空飞行中自主找到前进的道路。有了明亮的“眼睛”,“天问一号”就可以看着火星再踩下“刹车”。这种光学自主导航技术也将为我国后续深空探测任务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来自国家航天局的消息称,天问一号将飞行7个月左右可抵达火星。

(邱晨辉)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