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热在三伏。”漫长的炎热夏季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个考验。从7月16日开始,正式进入今年闷热潮湿的“三伏天”,而且这次还是个“加长版”——要持续40天。
今年的初伏是7月16日到7月25日;中伏是7月26日到8月14日;末伏是8月15日到8月24日。
炎炎夏日,很多人都喜欢吃生冷的食物,这样很容易被疾病侵袭。由于体内偏湿热,宜吃清淡温补的食物,忌辛辣油腻,冰凉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否则会造成消化功能紊乱,造成肠胃不适等。
那么,如何做个科学的“吃货”安然度夏呢?
小编来为你支招啦!
这份饮食消暑攻略请收好↓↓↓
夏天多吃苦瓜,可以消暑败火。苦瓜可以说是夏日餐桌上的养生担当,凉拌、清炒、炒肉、煲汤,怎么做都可以,好处多多。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记载:“苦瓜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如果感觉自己暑热烦渴、身上长痱子等,都可以吃些苦瓜。苦瓜还可降脂稳压。
丝瓜可是夏日里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的好帮手,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功效,还能保护心血管,防止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此外,如出现痰喘咳嗽、热病烦渴等,也不妨试试用丝瓜来辅助治疗。
冬瓜含水量居众菜之冠,高达96%,其性味平和、微寒,味甘,有润肺生津、除烦止渴、清热化痰、降火解毒、利尿消肿、清热祛暑的功效,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微量元素,能够调节人体代谢平衡,起着清热消暑和增进食欲的作用,绝对是三伏天里预防中暑的明星。
羊肉:祛寒气。夏日湿热,人们食欲减退,此时喝上一碗香辣美味羊肉汤,可使人胃口大开,且羊肉汤食后人全身大汗淋漓,潜伏在体内的湿热、寒气、毒素等均可随着汗液排出体外。
鸭肉:消水肿。鸭肉蛋白质含量比其他畜肉含量高得多,脂肪含量却很低。鸭属水禽,肉味甘微咸,性偏凉。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生热者食用。
黄鳝:除风湿。黄鳝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小暑前后一个月的鳝鱼最为滋补。夏季也是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疾病的缓解期,吃些黄鳝还有冬病夏治的作用。
山竹有降燥、清凉解热的作用,还能抗氧化,增进免疫系统健康。健康人群都可食用山竹,但山竹性寒每天吃3个就够了。
杨桃含水量超过90%,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不但可补水败火,还能补充随着汗水而流失的钾、钠等微量元素,非常适合暑热天气吃。
桃子具有生津解渴、润肠通便、解劳热、解烦渴的功效,还富含多种维生素、果酸及钙、磷等无机盐,可补充夏季汗液流失掉的无机盐。
“三豆汤”的方子出自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有绿豆、赤小豆和黑豆。三豆各有所长,绿豆有清热解毒消暑之效,黑豆有补肾益精清热之功,赤豆可清热解暑、利尿消肿,三豆合用不仅能清热除暑、解乏、消痱子,还能健脾利湿,中医称之为“夏季灭火器”。
那么,天气酷热,想要消暑解渴怎么办?不妨试试自制养生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