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江西彭泽洪灾转移安置点:临时的“家”也温暖

题:探访江西彭泽洪灾转移安置点 临时的“家”也温暖 除了马当中心小学之外,当地还把南垅村小、跃进村小、跃进村星星等学校作为“棉船汛情避险转移安置点”,共可容纳约650人。

探访江西彭泽洪灾转移安置点:临时的“家”也温暖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07-14 20:2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探访江西彭泽洪灾转移安置点:临时的“家”也温暖

被转移的村民在安置点吃西瓜。袁昕摄

中新网江西九江7月14日电 题:探访江西彭泽洪灾转移安置点 临时的“家”也温暖

记者 王昊阳 通讯员 袁昕

站在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马当镇的渡口旁,即便隔着数百米,70岁的村民盛爱萍还是回头望了望,并一眼找到了家。江对岸是他的家乡棉船镇。

不过她暂时回不去了。从13日9时开始,被长江洪水围困多日的棉船镇便开始对低洼处居民进行转移,大部分人投亲靠友或前往县城居住,少部分被安置在马当中心小学内的汛期避险转移安置点。

被转移的村民在安置点食堂用餐。袁昕 摄

在这个安置点内,还安置了142名像她一样“找家”的人。因水位居高不下,乡亲们被镇村干部紧急转移到学校的教室里。

桌椅已被腾空,取而代之的是折叠床和凉席,讲台上备有食物、水、蚊香以及必备药品。安置点一共设置了15个房间,2个备用房,每个房间设置了10个床位,党员干部、值班人员和志愿者24小时值班,确保在安置点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保障。

中午12点,离家前还担心“吃不好、睡不香”的村民陈继堂,很快体会到新“家”的味道。

当食堂工作人员将一份丰盛的午餐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感慨道:“每餐三荤三素,都不知道怎么选,这里比家里吃的还好。”

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马当镇中心小学内设置的洪灾转移安置点。袁昕 摄

“我现在也想开了,有大家的地方,也是家。”陈继堂笑着说,少了农忙,却多了说话的人。唯一让他放心不下的,是他那个坚守在棉船防汛的儿子。“爸,你安心转移。我来守家!”临走前儿子的话犹在耳畔。现在他会好好留在安置点,等待前方的好消息。

除了马当中心小学之外,当地还把南垅村小、跃进村小、跃进村星星等学校作为“棉船汛情避险转移安置点”,共可容纳约650人。

  群众被转移到洪灾转移安置点。 袁昕 摄

下午两点,不远处的江风吹进房内,让人倍觉凉爽,82岁的陈继堂睡得正香。(完)

(王昊阳)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