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梅:洪灾安置点的第一堂“读书课”

题:湖北黄梅:洪灾安置点的第一堂“读书课”该校教师志愿者余阳介绍,孩子们分布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年级,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一些课程,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湖北黄梅:洪灾安置点的第一堂“读书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07-14 20:0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湖北黄梅:洪灾安置点的第一堂“读书课”

安置点实行错峰就餐梁婷摄

中新网湖北黄梅7月14日电 题:湖北黄梅:洪灾安置点的第一堂“读书课”

作者 梁婷 马芙蓉 王涵

湖北黄梅县新开镇第二小学,沉寂许久的图书阅览室,迎来童声稚语。汛期当前,这里成为洪灾转移民众的安置点。7月14日,记者驱车前往探访,安置在此的小朋友们正迎来他们的第一堂“读书课”。

小朋友在安置点的阅览室看书 梁婷 摄

阅览室内,20多名小朋友佩戴着口罩,在书桌前阅读学习。数名教师志愿者在现场维持秩序,并为孩子们解疑答惑。在阅览室的墙壁上,记者注意到一张特殊的课程表。根据安排,校园的教师志愿者将带领孩子们进行音乐、篮球、足球、乒乓球、作业辅导等课程。

安置点食堂座位贴有号码牌,方便错峰间隔就餐 梁婷 摄

从7月10日23时开始,为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溃口险情,黄梅县启动团洲圩居民转移工作,共转移9000多人。其中90%以上人员采取投亲靠友、村与村点对点帮扶方式安置;余下共有216人在新开镇第二小学安置点集中安置,安置人员以老幼为主,65岁以上人员94人,16岁以下人员34人。

该校教师志愿者余阳介绍,孩子们分布于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年级,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设了一些课程,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在安置点的医务室,护士为老人量血压 梁婷 摄

61岁的张国锋是该校一名拥有42年教龄的数学老师,已自愿在学校协助安置工作5天。得知校长在微信群号召老师来学校分担安置工作,已退休的张国锋第一时间请愿报名。

“年轻人在前线防汛抗洪,我们保护好后方,让他们安心。”张国锋介绍,教师志愿者主要负责安置点的卫生、查房,还负责辅导孩子们学习、并进行心理疏导。

安置点停放着救护车,以备不时之需 梁婷 摄

“洪水把房子淹没了怎么办?”孩子们偶尔发问,张国锋则轻声安抚他们,大家已经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会有很多人来帮助大家。

张国锋的家在距学校不远处,但安置点的老小让他挂心。每天忙完安置点的事情,已是深夜,他已连续好几天没有回家。

“汛期每个人都尽自己的一份力。”家住县城的余阳说,自家房屋还泡在两米深的水中,但学校男教师少,特殊时候自己需要站出来,不管是一线防汛,还是在学校后勤保障,都是为防汛出一份力。

  教师志愿者组织小朋友活动 梁婷 摄

防洪的同时,防疫工作也没有放松。记者看到,所有人员进入校园需要测量体温、登记。新开镇卫生院副院长陈先球介绍,目前安置点配备了19名医护、2台救护车,24小时值守。每天进行体温测量、消毒杀菌。还会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人群进行监测。在安置点的医务室,护士正在为74岁的梅金桃量血压,并为老人发放了免费的降压药品。

校园外,长江干堤、团洲圩民堤上,醒目的红色军令状牌竖立在堤坝上,59个哨棚守卫着大堤安全,应急抢险突击队严阵以待。48岁的吴敦亮自发前来大堤防汛,他说家人都已在转移点安置好,“守住了大堤,就守住了家。”(完)

(梁婷 马芙蓉 王涵)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