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甘肃】历史上的甘南及青藏东部畜牧业

由此得出,青藏东部包括甘南的畜牧业生产,最初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初期,开始了牧养牛羊。各种历史资料说明,青藏东部畜牧生产比中部和西部要早400余年,或者整个大青藏就在春秋战国时已有了牧畜和农事。

【溯源甘肃】历史上的甘南及青藏东部畜牧业

来源: 每日甘肃网
2020-05-07 19: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位于合作市的当周草原。

  玛曲大草原阿万仓湿地。

3 蓬勃发展的畜牧业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而有羌中之利,北去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之称,说明了秦末汉初时甘南等地的畜牧业,已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东汉时,据《西羌传》载,羌在甘青一带的草原上过着“所居无常,依随水草”的生活,生产上以牧畜为主,牧养马、牛、羊、猪等家畜;生活上以猎取为辅。

到三国时(临潭、卓尼属魏国,迭部、舟曲属蜀国,碌、玛、夏、合是羌部),生活在青藏东部的羌族仍以放牧牛、羊、马等畜为主;当时的三国之争战,也常在甘南等地买马充军士之需。曹魏为了发展畜牧,对羌族实施怀柔政策,在今玛曲县齐哈玛杰力河的摩崖石刻,保留下来的魏晋时游牧民族的岩画上,就有猎人、牧民与牛、鹿等图案,其画面生动地反映了青藏东部先民放牧和狩猎的生活。

根据历史学者谢成侠著的《中国养马史》载:“远在北魏(386年—534年)时有吐谷浑部落,由辽东进入青海、甘南等地区……居留很久”,吐谷浑部落来到甘、青、川交界地即河曲流域,那里地广山小,水草繁茂,适于放牧。又有《北史·吐谷浑》载:“到来春牧之,马皆有孕,所生得驹,号为龙种,必多骏异。”这说明吐谷浑移民来到青藏东部后已掌握了这里的地势、水草及对小马驹发育、成长有一定影响的放牧方法。经过杂交改良培育出了一种驰名南北朝的叫青海骢的良马。

到了唐代,河曲地区牧养的马称吐蕃马或吐谷浑马,甘南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唐朝养马的基地之一。据《新唐书·兵志》载:“天宝十三年(754年)六月一日,陇右群牧都司奏:‘马、牛、羊、驼总605600头匹,牛羊驼遍布各道。’”这时甘南地区牛羊遍野,牧畜兴旺,民间养畜以牛羊为主,羊有绵羊和山羊,牛有牦牛。

据《敦煌吐蕃文书论集》载: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入蕃,带来了黄牛、骡等畜;并由她传授,吐蕃开始制造酥油、干酪和酸奶。那时,牦牛是吐蕃和甘青广大地区的主要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当时,西藏的《论马宝珠》和《医马论》等兽医著作已相继传到青藏东部的甘南,对推动甘南等地的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甘南碌、玛、合、夏一带地势宽阔而平坦,是水草鲜美的天然牧场,因而,“‘安史之乱’后,吐蕃陷陇右,夺陇右全部马匹……”徙养在今甘南等地。总之,在唐时,青藏东部尤其是甘南畜牧业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4 国家畜牧业基地

到宋元明清时期,朝野上下已有“洮州之马闻天下”的所记。据《宋史·马政》与《宋史·货志》所记:“熙宁七年(1074年)派人入蜀,将茶运到河地搏(换)马。洮马(临潭、碌曲、玛曲、夏河等县年产之马)一月到两月来一次,叠马(今迭部、舟曲等县所产的马)三月或半年来一次,番马(青海、西藏等地产的马)一年才到一次。洮叠两地所产的马皆为良马,其他诸马为劣马,故有‘洮州之马天下闻’之美称。”在宋代,甘南及青藏东部地区民间,除养马换茶满足生活需要之外,还牧牛饲牛、羊、犬、猪等牲畜。至北宋末年,宋金争夺不休,洮河等地时失时得,宋王朝南渡以前,洮州等地的蕃马,皆成上品。

金王朝占领洮西地区(甘南大部分)后,在洮州(今临潭)设置“榷场”,“皆设场官,严历禁,广室字,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手经用焉”。当时贸易项目有十多种,其中有马、牛、羊等畜产品。

公元十一世纪初,在甘青地区兴起了一个东吐蕃口角斯罗的地方政权,甘南牧区地方基本上都在它的控制之下,这阶段持续近一百年之久。口角斯罗的牧民以饲养羊、马、牦牛为主。他们有经营牧业的传统和丰富的生产经验,尤其善养马。此外还有犏牛。元祐元年(1086年)、邈川(今青海东部)大首领温溪心向北宋进贡犏牛,口角斯罗诸部族以牲畜作贡品。在口角斯罗政权时期,甘南及青藏东部牧业经济的繁荣与部族兴衰紧密关联。

公元十二世纪初叶,蒙古族崛起。青藏东部的大部分地区皆为元放牧之地,据《元史·马政》载:“……吐蕃一十四道牧地,养牛、羊、马、犬、鸡等畜,设群牧所,隶太府监,甘肃中书省官牧设于夏河甘加等处。”元朝在这里牧政的经营方式,完全不同于汉、唐的牧监制,在牧区采取大群放牧,自由交配的方法。

在明代,甘南地区设洮州茶马司、租界促进交易藏马。据《明实录藏族史料集》洪武十六年(1383年)五月载:“改洮州、河州茶马司为正九品,设大使,副使各一人。”凡上等马可换茶四十斤,中等马换三十斤,下等马换二十斤。据《洮州厅志》记:“洮州卫,火巴藏、思闹日等部,纳马三千五百匹。永乐十一年(1313年)令藏族以马为地赋,实行计地贡法,规定。凡属于三千户者、户贡出马一匹,四千户者、则四户贡马一匹,各土官衙门,秋粮各依原认数目析纳马匹。”这时,甘南藏区及青藏东部牛、羊、猪等畜牧饲养也十分普及。

明代的青藏东部畜牧业发展已具较大规模,据《明实录藏族史料》永乐八年(1410年)十一月记:“……陆续收到河州卫各番族马七千七百一十四匹……已选配牝马一千四百三十四匹,发陕西、甘肃二处苑马寺孳牧。今以马六千二百八十四匹送北京,命太仆寺牧养。”管中窥豹,由此可见,其时的青藏东部南牧业是何等的兴旺。《明实录》正统十三年二月辛酉:“陕西洮州茶马司奏本司额收四川官司茶三年一次,易买番马三千匹……”此马多是青海、甘南之地所养之马。

清袭明制,在顺治初年,于洮州等地设五个茶马所,由陕西茶马御史管理,招商转运川陕茶叶交换藏马。那时洮州有马场三处,此外,也交换牛羊和其他畜产品,因甘南地旷人少,当地牧民群众又是逐水草而扎帐居住,所以至鸦片战争时,甘南藏区的牧民们仍以牛羊肉为食,乳为饮,并普遍以乳汁大量制作乳油。在《清实录藏族史料》中有一段青海玉树头人告洮州厅都督李达的材料里说:道光元年(1821年)五月“玉舒鄂纳车楞等去夏贸易回牧,行至玉舒呼喇地方,被四川所管格尔族古萨尔、旺扎勒父子,合伙果洛克瓦喇木滚蕴端等十余人为首纠约千余人,抢去元宝三百六十七锭、驮牛四千五百七十只,马二十三匹……”说他们的财物丢失那么多,告知洮州厅都督李达后,他竟然未管。

上述被四川格尔族古萨尔、旺扎勒父子抢去玉树财物的惊人数据,完全可以推测出,即鸦片战争前的青藏东部畜牧业,确是已有了壮大地发展,至少已是国家的大畜牧基地之一。

首页上一页[1]

|<< 上一页 1 2   

(马旭)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