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脱贫致富“新门路”:各地探索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有良方”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经过几年的努力,牡丹花装点了美丽乡村、牡丹籽榨油富裕了村民,让当地贫困户的平均年工资达到了20000元。小龙虾经济已成为上林重要的扶贫产业,600亩的虾塘年产值可以达到400万元。

数说脱贫致富“新门路”:各地探索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有良方”

来源:央视网 2020-05-06 12: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地探索产业扶贫之路,不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还蹚出了一条“脱贫良方”的发展新路。

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总体形势。第一个数字——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元。今年受疫情影响,一季度这个数字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2.7%,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218元。虽然受疫情影响,再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小幅下降,基本上可以实现收入稳定,而且还呈现“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村居民”的向好态势。

山海关外牡丹开:红了日子 鼓了钱包

第二个数字——人均年收入提高了300%。这说的是哪儿?这就要说到中国人特别喜欢的、有着美好寓意的花中之王——牡丹。牡丹盛开,国色天香,不仅“红了日子”,还让葫芦岛建昌县洞底下村的村民们“鼓了钱包”。建昌县是辽宁省最贫困的县之一,这里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常年徘徊在5000元上下。经过几年的努力,牡丹花装点了美丽乡村、牡丹籽榨油富裕了村民,让当地贫困户的平均年工资达到了20000元。

“小龙虾”里藏着“大产业”

富贵牡丹可以落户偏僻山沟,俘虏一众吃货们的舌尖上的小龙虾也可以成为脱贫大产业。第三个数字——年产值400万元。广西上林县地处山区,当地在2016年尝试引进小龙虾养殖。别看虾塘不大,每年每塘却可以养殖16000斤的高品质小龙虾。这里的小龙虾腹底洁白,个头还大,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地百姓依靠养殖小龙虾钱袋子也鼓了起来。小龙虾经济已成为上林重要的扶贫产业,600亩的虾塘年产值可以达到400万元。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