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无边的戈壁滩,除了公路上奔驰而过的汽车,便是砾石黄土与一望无际的蓝天。起伏的小丘或平坦的草场组成了从嘉峪关出发向西而行的独特风光。十七年前,如今的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双塔镇居民赵春贵即将踏上离开家乡的路,奔赴遥远河西走廊。
2003年陇南礼县,深陷山区之中找寻不到生活希望的赵春贵决定外出闯荡。此时,在一千多公里外的瓜州向陇南的他发出了邀请。从此,孤身一人背井离乡,赵春贵开始了自己“走西口”的人生。
“我刚来的时候这地方全是风沙,连房子都看不见。”
“但是,我没想过回老家。”
赵春贵说,刚来到瓜州的时候,这个地方风沙大的很,政府给了两间土坯房,喝水问题都很难解决,都是政府用车接过来的水。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赵春贵依旧没有因为大自然的恶劣而退回到老家礼县的大山之中。
因为,他在这里看到了希望。
虽然这里有风沙漫天但是也有大片的土地。最初刚来到双塔镇的几年,赵春贵努力开垦荒地并且尝试种植小米,但是收成并不是很好。后来,又因地制宜尝试种植红花。红花虽是一种喜温、喜干燥,抗寒,耐贫瘠的作物,也具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效。但是这些都不是理想的致富手段。
(当季刚发芽的枸杞 摄影:李居正)
直到枸杞在双塔镇的引入才正式开启了产业脱贫的大门。枸杞是一种抗风沙、耐盐碱的作物,广泛的种植于中国的宁夏等西北地区。为了让农民们安心种植枸杞并且从中获得收益,在双塔镇金河村党总支书记杨生祥的带领下,共投资210万元建立了瓜州县世纪红枸杞专业合作社。
双塔镇党委书记许铎说:“合作社就是为了枸杞能种出来,卖出去,卖个好价钱。”
合作社通过“固定分红+基地务工”与“定价收购”+“占比分红”两种模式,吸收股民30余户,组织一百户贫困群众就近务工实现务工收入300万元。目前,全镇的平均村民年收入已经达到了11239元,仅仅是2019年就种植了3.45万亩枸杞,占全镇总种植作物面积的70%。大面积的枸杞种植也为荒凉的戈壁滩在六七月收成之时点缀了“一点红”。
(枸杞制作车间 摄影:李居正)
如今,赵春贵已经在瓜州县双塔镇政府的引导下,种植了八年的枸杞。他说,现在自己种了有十亩地,一亩地可以收成9000元,一年下来就是9万元,此外自己还养了十几头牛,一年也能有八九万的收入。
(赵春贵在家中客厅 摄影:李居正)
当初,政府给赵富贵安置的土坯房从两间渐渐变成了四间。六年前,他又在这四间房的基础上又改造升级,把土坯房变成了如今明亮舒适的“四合院”。未来,赵富贵已经拉了几个农户,开始着手带头,准备自己的“合作社”。(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