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动甘肃加快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

“绿”动甘肃加快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04-17 11: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4月16日13:15时,甘肃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主的新能源最大出力12976兆瓦,风电发电量1.7357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2.1288亿千瓦时,新能源发电量首次突破2亿千瓦时,均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甘肃省通过不断改善电网网架建设,内挖潜力增供扩销,加大外送拓展甘肃省外市场空间,全力推进市场化建设,为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绿色能源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为能源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搭桥铺路,甘肃省新能源发展迎来新一轮利好,甘肃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步伐正不断加快。

架起新能源外送的“高速路”

甘肃省电源装机处于全国中段水平,但用电负荷(即省内消纳能力)仅为山东、江苏等发达省份的20%左右,甘肃省内最大消纳能力不到发电能力的三分之一。 因此,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开放发展”、最大限度拓展省外市场空间是甘肃省能源电力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根本出路。

为了解决消纳不足问题,输电距离远、容量大、安全性高、经济性好的特高压输电技术承担起了能源资源配送的重任,被称为电力外送的“高速路”。

甘肃河西新能源基地

2017年,我国首个大规模打捆新能源电力远距离外送的特高压直流工程——酒湖工程建成投运,祁连换流站作为该工程的送端站,投运至今已累计输送清洁能源近1000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河西地区新能源受限的局面。

2019年,河西走廊750千伏第三回线加强工程建成投运,将河西清洁能源东送、西送能力分别提升到850万千瓦以上、600万千瓦。

据了解,去年甘肃与山东省签署《甘肃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推进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甘肃省继酒湖特高压直流工程之后建设的又一条能源外送大通道,工程将对陇东煤电、风电、光伏新能源打捆外送山东,为甘肃省从能源大省向能源强省转型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对推动山东省能源结构优化调整、缓解山东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甘电外送“朋友圈”越来越大

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甘肃省累计外送电量1106亿千瓦时,推动电力外送实现“两个翻番”,即2019年外送电量达到422亿千瓦时、是2017年的2倍,2020年计划外送电量520亿千瓦时、将是甘肃省政府与国家电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外送电量的2倍。

这正是甘电外送“朋友圈”越来越大的有力印证。

甘肃新能源输送大动脉800千伏祁韶(酒泉-湖南)输变电工程

近年来,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千方百计拓展外送电市场,创新交易品种,坚持新能源与常规能源打捆外送,加强与相关省份战略能源合作,不断扩大省外送电规模。2018年,甘肃的清洁电首次送到广东、进入南方电网;2019年首次送到北京,甘肃省输送外省的电量已经达到了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输送的省份遍及全国20个省市、居全国第二。

积极“走出去”,也不能忘了练“内功”。为了挖掘潜力,甘肃省优化消纳措施,通过辅助服务市场促进火电企业灵活性改造,深挖火电调峰能力,西北区域市场增发新能源26亿千瓦时,开展自备电厂与新能源的发电权置换交易55.8亿千瓦时。

探解消纳不足之困

外送拓展、内挖潜力,甘肃新能源迎来了迅猛发展。2019年,甘肃省新能源发电量3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6%;新能源消纳率同比提高9.95个百分点。

这是否代表甘肃省弃风弃光与运行消纳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了呢?答案是否定的。

“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点,本省用电规模偏小、调峰能力不足还是新能源消纳的主要矛盾。”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调度中心主任陈振寰主任坦言。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据介绍,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将继续依托大电网优势,优化外送曲线,促进新能源跨省区在全国范围内消纳,2020年力争完成外送电量520亿千瓦时;继续扩大新能源与自备电厂发电权交易规模,2020年全年替代交易规模不低于92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替代交易不低于69亿千瓦时;同时,开展省内需求侧调峰辅助市场建设,开拓负荷侧调峰能力,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增加调峰能力75万千瓦;还要深度挖掘网内调峰能力,开展水电精细化调度,充分利用梯级电站错峰调节,提升调峰能力80万千瓦;促进火电企业灵活性和热电解耦改造,增加调峰能力40万千瓦。

“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预计2020年新能源利用率将达到94%以上。” 陈振寰如是说。

(国家电网甘肃电力公司供图 中国日报甘肃记者站)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