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需要我就出现在哪里——天津市海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管护师 李荣梅

海河医院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这一件件都是关乎生命的大事,我要像“提灯女神”一样,照亮每一个角落,坚持做最有温度的“逆行者”,做最坚强的战士。”这样的工作状态虽然不是常态,但也绝不是偶尔发生,我就像重症病区里的“大补丁”,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哪里需要我就出现在哪里——天津市海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管护师 李荣梅

来源:天津日报 2020-04-14 09:0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谁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快报

天津北方网讯:海河医院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从收治第1例患者开始,我就做好了上“战场”的准备。从1月27日进入“红区”到撤出休整,40个日日夜夜,抢救、插管上机、床旁气管镜、血滤、俯卧位通气、ECMO,原本都是呼吸与危重症科熟悉的操作,不同的是需要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护目镜,甚至是呼吸保护器。这一件件都是关乎生命的大事,我要像“提灯女神”一样,照亮每一个角落,坚持做最有温度的“逆行者”,做最坚强的战士。

“红区”里虽然忙碌又紧张,但也需要有条不紊。每次交班后,我都要为患者仔细检查一遍,由瞳孔到足背动脉,由胃管到尿管,确保每一根管路通畅、安全有效,确保每一项工作落实到位。还记得有一天,马上要吃午饭了,病区里忽然传来消息:“荣梅老师,您可以进来配合一下气管镜吗?”我二话没说,穿好防护服重新进入“红区”,熟练地准备好气管镜用物,观察和调好各项指标,顺利配合医生完成了操作。这之后,我又在病区安排各种工作,一直忙到下午4点。走出病区,全身湿漉漉的我还和同事笑着说:“这下可省下了一顿饭。”这样的工作状态虽然不是常态,但也绝不是偶尔发生,我就像重症病区里的“大补丁”,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

虽然重症病房的患者都是镇静状态,但一样需要温暖呵护。32床陈爷爷的老伴儿、儿子和孙子都出院了,临走时给爷爷留了一张纸条,告诉爷爷他们在家等着他。每次我上班,都会和管床护士一边给爷爷做康复训练,一边给爷爷一遍又一遍念纸条上的内容,告诉爷爷要坚强、要加油,拿出当年抗洪救灾的样子战胜病魔。终于,陈爷爷可以睁开眼睛了,可以和我们握手了。那一刻,看着病床上的老人,我真的特别欣慰,特别有成就感。

记者手记

李荣梅就是一名普通的护士,有自己的小家,有想念的儿女,也有挂念自己的父母。在这场战“疫”中,她坚守“红区”担起白衣天使的职责,勇当坚强的“逆行者”。李荣梅总说:“温暖心灵,治愈疾病,我工作的原动力就是让每个患者能回家,不负患者家人等待的希望。”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

(徐杨 王倩)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