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时评:慎终追远,首重在诚

祭扫的本质是与先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我们怀念先人的音容笑貌,传颂先贤的丰功伟绩,旨在让他们再一次温暖我们的心灵,振作我们的心绪。我们还要对先辈先贤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一切为人民幸福、社会进步牺牲自己的逝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建设好共同的家园,以此告慰他们。

新华时评:慎终追远,首重在诚

来源:新华网 2020-04-03 18:3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杭州4月3日电 题:慎终追远,首重在诚

新华社记者冯源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展墓、礼敬先人,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无论是政府层面的公祭,还是民间自发的祭扫,都选择在清明前后进行,追忆先人,缅怀先贤。

“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中国是礼仪之邦,早在2500多年前,孔子就明确提出了在礼仪特别是丧礼中,人们应有的精神面貌。自古以来,厚养薄葬一直被有识之士所倡导,而在当代社会,文明祭扫也一直被全社会所提倡。

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高峰已经过去,但是疫情防控还不能疏忽大意。人群聚集容易被病毒乘虚而入,因此,清明前夕,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或控制扫墓人流,或暂停现场祭扫,鼓励网上祭扫。

首重在诚,“祭如在”。无法来到墓前,寄托哀思,不能说没有遗憾,但是,我们也要理解非常时期的非常之策。祭扫的本质是与先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我们怀念先人的音容笑貌,传颂先贤的丰功伟绩,旨在让他们再一次温暖我们的心灵,振作我们的心绪。

首重在诚,“能以精诚致魂魄”。这一魂魄可以是先人留下的民族精神,也可以是美德家风。它们是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五千年而绵延不绝,中华民族能历经艰难险阻而卓然自立的力量源泉。

诚于中必形于外。我们还要对先辈先贤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对一切为人民幸福、社会进步牺牲自己的逝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经营好自己的小家,建设好共同的家园,以此告慰他们。

(冯源)

【责任编辑:张瑨瑄】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